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教育时评:别再信奉“上师范没出息”了

2020-8-12 10:55| 发布者: news| 查看: 962|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8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高考志愿填报需为师范正名》一文,文章指出,近些年,“上师范没出息”的杂音仍然很多。有些教师常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动不动就会自嘲说“穷教师”“没出息”。同时,教师们经常挂在嘴


  8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高考志愿填报需为师范正名》一文,文章指出,近些年,“上师范没出息”的杂音仍然很多。有些教师常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动不动就会自嘲说“穷教师”“没出息”。同时,教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千万不要报师范”“千万不要做教师”。在高考志愿填报环节,要解除笼罩在“师范”上的迷雾,为其充分正名。

  笔者认为,有人之所以认为“上师范没出息”,是因为他们对教师职业存在一些偏见,存在一些误解。只有消除了这些偏见和误解,才能正视教师职业,从而为师范正名。

  到底什么是有出息,什么是没出息?依笔者理解,一个人有没有出息,意思是说,这个人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大成就。如何看待一个人有没有前途或者成就?当前仍有不少人以金钱、财富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和判断,认为挣钱多,发了财,就是有出息,否则就是没出息。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存在严重的片面性。一个人有没有出息,主要不是看他能不能赚钱,能够赚多少钱,能不能发财,能不能发大财,而应看他是否拥有为人民服务的知识、经验、技术、技能等,应看他能否对国家、社会、他人有较大贡献,应看他的存在对社会和他人是否有价值和意义。

  教师在过去被认为是知识的权威和化身,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普遍受到尊重和礼遇,许多人以当老师为荣、为理想。今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网络化、多样化,教师、课堂、书本不再是唯一途径,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无法被取代的。任何时候,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教育的存在,就有学校的存在,就有教师的存在。利用互联网,我们也许可以学到知识,但无法完成灵魂的塑造和情操的陶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就是教师的最大出息、最大成就。

  有人认为“上师范没出息”,除了认识上的误区外,还与教师地位、待遇偏低,收入与贡献不成正比,也有很大关系。“家有三斗米,不当孩子王”的旧观念,在现实面前仍有一定市场。

  实事求是地说,教育作为民族千秋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作为奠基铸魂的工程,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一直在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提升教师地位和待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但也不必讳言,教育的地位,教师的地位,教育的投入,教师的待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教师工作是高度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教师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理应得到特殊的重视和特别的关怀。可以说,教育的地位、教师的地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此,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劳动保护,不断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更有尊严地工作,进一步彰显知识的价值,彰显创造的价值,彰显教师劳动的价值。还要让教育、教师从各种非教育的摊派任务中解放出来,全力为教育、为教师减负减压,全力支持教师专心致志于教育教学、教研教改。

  此外,有人认为“上师范没出息”,与教师在学生面前自嘲,在朋友面前叫穷诉苦,也不无关系。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乡村教师,临渊羡鱼,与一些职业相比,心理落差大,当自己遇到困难或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喜欢抱怨,发牢骚,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所以,要维护教师的尊严和地位,教师也要积极行动起来,给学生当好师范志愿的宣传员、示范者、引路人。教师要经常淬炼思想,洗涤灵魂,端正认识,升华境界,坚定教育报国理想,努力用自身的品德、学识、才华、奉献,赢得学生的爱戴,赢得社会的尊敬,消除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偏见偏颇,从而维护教师职业的尊严和荣誉。(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刘运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