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教育时评:师德成“必修”更要有含金量

2018-3-30 11:57| 发布者: news| 查看: 678|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根据教育部等5部门日前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我国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并将师德

  根据教育部等5部门日前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我国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并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作为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课程的必修模块。(3月29日中国文明网)

  古人云:“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所以,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对自己所教授的知识有深入掌握,且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这只是好老师的一个衡量标准。另一重要标准则是,拥有健康的身心、高尚的道德、颇具魅力的人格、值得学生信赖的人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能成为学生人格、人品的良好培养者。故而从古至今,评价好老师的两个关键词都是“学高”与“身正”,在价值排序下,“身正”还要排在“学高”前面。

  正基于此,师德教育本就应被列入教师教育的必修课,包括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这两个环节。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师范生培养方面,十分注重师能培养,忽略了师德修炼。换言之,注重将师范生打造成未来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忽略提升师范生自身的道德品行。比如笔者读师范那些年,仔细想来,专门、系统的师德教育似乎没有。实际上,比起如何当个“教书匠”等师能来,良好的道德品行才是师者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正如网友所说,老师师能不行,顶多在教学水平上逊色一些,孩子们需要通过更多自学来弥补;而师德有问题,影响的则是孩子们的心灵,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也可能受阻。

  到了新任教师培训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环节,也有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教育内容,但起步未免有些迟,未必能把良好的师德师风“培植”到教师们的心坎上、思想里、灵魂深处。何况,对于新任教师培训、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不少地方重视的内容仍然是教育教学一线的实际操作技能,所进行的培训与教育,往往是着眼于锤炼教学技能、提升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而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只是象征性地讲一些,不仅课程量太少,而且含金量太低,还是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难以产生足够的警示。

  因此,要将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教育全过程,包括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就必须对其进行优化。

  在师范生培养阶段,就要追求夯实师德基础。此时的师德教育,要避免内容零散——有报道称,目前师范院校与师德有关的课程内容,散见于教育政策与法规、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都在讲但都讲得不深。有必要将师德内容予以整合,集中优势兵力,单独成课以提高其地位;其次要避免方式枯燥,除了宣讲教育政策与法规,还要及时与社会热点师德事件相结合,在形式上,通过常态化的专题讲座、主题辩论或演讲、师德调研、教育见习等,将师德教育灵活化。满堂灌式的师德教育,注定难以内化于心。

  在教师培训阶段,应将捍卫师德上升到重振师道尊严的高度,师德教育则要追求警示效果。在一年又一年的培训中应安排足够的课程,对师德方面的教育政策法规予以条分缕析,保障参训教师都能吃透弄懂。尤应做到“以案为镜,以案释纪”——将一个个违反师德、损害师道尊严的案例拎出来,警示教师们明白师德神圣不可违反,违反师德,迟早要受到惩罚,从而更加珍惜自身的羽毛。在培训过程中,还应当开展自我反省、自查自纠行动,以及师德大讨论等活动。提高含金量的师德教育,效果才可期。(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何勇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