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不爱读书爱做饭的孩子也有春天

2019-5-20 11:00| 发布者: news| 查看: 1113|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每天放学回家,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晚餐,这对杭州六年级男生小胖(化名)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因为从三年级开始,这事他已经干了3年。小胖妈妈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儿子会对研究厨艺到痴迷的程度,在学习上却一

  每天放学回家,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晚餐,这对杭州六年级男生小胖(化名)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因为从三年级开始,这事他已经干了3年。小胖妈妈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儿子会对研究厨艺到痴迷的程度,在学习上却一窍不通,成绩连年垫底?如今已到六年级了,数学考试得1分。(5月19日《钱江晚报》)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流动的渠道,承载着老百姓“知识改变命运”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一些家长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难以将文化资本转化为财富和社会资本,难以实现“体面劳动”,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正是吃过没文化的亏、受过读书少的罪,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格外重视,孩子们承载着他们厚重的期望。

  当孩子们的角色扮演背离家长们的期望,家长们难免会产生情绪问题。在社会评价不够多元化、社会流动渠道不够多样化的当下,读书依然是平民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最直接、最有效也最低成本的路径。面对不走寻常路的“不爱读书爱做饭”,面对不听话、不懂事的孩子,一些人很容易对他们进行污名化,将小胖这样的孩子,从“完整的、正常的人”降级到“沾上污点的人,被贬低的人”。

  小胖或许对应试教育缺乏兴趣和热情,注意力也难以集中;而对他自己很喜欢的做饭,则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说到底,“人生出彩”的道路不应该是单一的,孩子们也不能只有读书这一条路;那些在学习上表现不够突出的所谓“差生”,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未来。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今天,喜欢做饭也可以在社会中得到丰厚的激励与回报,也可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只不过,在一些人的脑海中,依然对技能型劳动者存在着傲慢与偏见,对他们缺乏足够的尊重与敬畏;只有重塑与更新社会评价标准,让社会流动渠道更加多元和畅通,“不爱读书爱做饭”的小胖,才不会成为人们眼中的异类,遭遇形形色色的边缘化。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句名言是“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落魄音乐家马修在梦想失落的最低谷,遇到一群“问题少年”,他打破了自己不再创作的誓言,用音乐重燃了孩子们的希望与梦想。在有些人的眼中,“不爱读书爱做饭”的小胖也是一个“问题少年”,实际上,只要有“燃灯者”去点燃希望之灯、去照亮前行的道路,小胖同样会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发现自己,帮助他们找到一条契合自己的成长成才的道路,学校和家庭都不能缺位。“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不爱读书爱做饭”的小胖,也应该拥有自己的春天,相信也会拥有自己的春天。(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杨朝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