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排排坐”变“团团坐”值得复制

2019-3-6 11:36| 发布者: news| 查看: 1836|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开学了,给学生们排座位又成了老师们的小烦恼。怎样排座位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是按身高、按表现,还是有其他标准?春晚小品《占位子》击中了万千父母的焦虑,小品中,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抢到所谓的“C位

 

 

  开学了,给学生们排座位又成了老师们的小烦恼。怎样排座位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是按身高、按表现,还是有其他标准?春晚小品《占位子》击中了万千父母的焦虑,小品中,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抢到所谓的“C位”各显其能;而在现实中,从选择学校到选择班级、老师甚至选择座位,家长们也是想方设法,希望给自己孩子最好的学习环境。记者注意到,在北京部分学校,座位的摆放正悄悄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一前一后“排排坐”,而变成了四人围一圈的“团团坐”。(3月4日《北京晚报》)

  每年开学季,一些中小学校都会上演一场“抢座位大战”,家长心中早已把班里的座位分成了三六九等,目光纷纷瞄准所谓的“黄金座位”——中间、靠前,第一排除外。对“黄金座位”趋之若鹜,反映出一些家长的焦虑心态,以及对教育公平的诉求。化解“黄金座位”之争,需要教育智慧。不少学校表示“座位不固定、定期轮换”,这当然是“黄金座位”之争的技术性解决方案,但从根本上讲,还需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环境。

  北京部分学校将传统的“排排坐”,变成四人围一圈的“团团坐”,即每4个课桌椅凑在一组摆成个方桌,学生围坐在桌旁,面向同组的同学,形成“学习共同体”。课堂,不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场所,更是孩子们探究知识、运用知识的舞台。显然,“排排坐”变“团团坐”,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座位发生了变化,而是让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过去老师上课,通常是“满堂灌”,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现在则是老师最多就讲十几分钟,而且要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中间,用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需要让学生看黑板的时候,让学生整个身体面向黑板,不会允许孩子扭着坐,同时小组内部位置也会频繁轮换,配合各个小组间大轮换,防止影响孩子的坐姿和视力。

  而所谓“学习共同体”,则是让学生大部分时间更多地去研讨,在4人小组中去分享自己努力探究的成果。这样做带来的好处至少有两点:4条思维线互相交错,可以碰撞出更多新思路,有更多方法去解决问题;问题大家讨论着来,根本没有走神儿的时间了。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排排坐”变“团团坐”,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整体参与、平等、沟通、合作,让学生自发参与到学习中,让每个学生都变成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共同体”模式,值得各地复制。(未成年人未网呼啦圈评论 付彪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