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文本资源 资料 人物 查看内容

“时代开模”赵亚夫:点燃大地的活雷锋

2019-2-20 12:04| 发布者: news| 查看: 2574| 评论: 0|来自:中国文明网

摘要: 【2014年5月27日】赵亚夫,男,1941年生,中共党员。曾任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江市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48年来,赵亚夫成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当代活雷锋”,把致富百姓作为毕生追求。2008年,年近七旬的 ...


 赵亚夫。记者 郎从柳摄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中央宣传部27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赵亚夫、徐克成的先进事迹。

  赵亚夫是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镇江农科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他53年如一日,与老区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扎根农村、服务农民,退休后,依然坚守信仰、牢记使命,用全部精力发展高效农业,带领农民致富,探索出一条科技兴农、以农富农的新型农村小康之路,是毕生惠农兴农的“大地活雷锋”。


  

  赵亚夫被誉为“点燃大地的活雷锋”。

  “要想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

  在江苏省茅山革命老区,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

  赵亚夫,这个名字赢得千百万农民的尊敬与爱戴。

  他信守“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诺言,让千万亩土地生金长银,使千万户农民脱贫致富,被誉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当代活雷锋”。


  

  赵亚夫在检查桃树发育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响摄

  头发已经花白,戴着眼镜,说话不多。第一次见到赵亚夫,他有些拘谨,但总是笑眯眯的。当到了句容市戴庄村,看着围过来请教的农民,他话明显多了,对方听不懂的,他会耐心地解释,一遍又一遍。

  50多年间,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赵亚夫思考的问题简单又宏大:依靠土地、依靠农业,能不能让农民走向富裕、走向小康、走向现代化?他扎扎实实地去寻找答案,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育品牌、市场营销……

  农民的需要,就是研究方向

  3米高的大棚里,是一架架草莓。“这个草莓夜冷育苗技术,就是赵主任带着我们在学习日本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句容当地鼎鼎有名的“草莓大王”王柏生说,这在国内是首创,使用这种技术亩增效益可达5000元。王柏生种草莓已有30年时间,从一个只会种水稻的农民,成为有名的“草莓大王”,他最感谢的人是赵亚夫。

  1983年,赵亚夫与同事来到茅山老区句容白兔镇解塘村,推广现代农业。“这在当时要承担一定风险,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镇江市农科院研究员糜林说。但对赵亚夫来说,“农民的需要,就是农业科技人员的研究方向。”

  第一年的露天草莓试产成功,亩产超过500公斤,效益600多元,是当时常规农作物效益的两倍多。周边农民纷纷效仿,到了1987年,白兔镇露天草莓超过7000亩,农民也因草莓富了起来。

  这只是初步的成功。赵亚夫和农科所的同事们为让农民更加快速地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规模种植,1996年4个示范园在句容后白、白兔等乡镇落地,总面积2300亩,向周围农民招工,还免费传授技术。数年时间,句容鲜果种植面积成倍增长,截至本世纪初,句容鲜果已突破10万亩,出现了丁庄葡萄、茅山水蜜桃等享誉省内外的“一村一品”鲜果基地,让茅山老区百万农民通过农业实现了小康。

  2006年7月,在赵亚夫主导下,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成立。戴庄村党总支书记李家斌说,经社员提名,多数村干部进入合作社,市农科院技术人员刘伟忠担任合作社副理事长,科技人员、村委会和农民“绑”在了一起。

  技术人员入社,合作社有了技术保障。将村委会与合作社“合二为一”,合作社承担经济功能,村委会负责行政职能。农户仍然是合作社中坚力量,他们有权选举和罢免理事长,也有从合作社分红的权益。农民以土地入股,并继续在自家土地上耕作,多劳多得。

  合作组织的优越性日益凸显,入社土地每年以1000亩数字增加。2008年,戴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与苏南农村同步达到小康标准,比预计时间早了三年。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万元,是2003年的6倍。

  让农民理解,先要了解农民

  30年来,从句容到丹阳,再到四川绵竹……赵亚夫的技术和理念“万山红遍”。“我知道农民要什么,知道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会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引着他们前进,因此,我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赵亚夫说。

  当赵亚夫让戴庄村改种有机桃树时,村民杜中志不太相信。“当然,你按我说的方法种桃子,包你每斤桃子卖到5块钱。”面对杜中志的怀疑和抬杠,赵亚夫仍然笑眯眯,“你卖不掉,我包了。”在赵亚夫的再三保证下,杜中志战战兢兢地种了3亩桃,2004年第一批桃子就卖到了每斤8块钱。杜中志彻底服了,他现在逢人便说:“跟着赵亚夫,肯定能致富。”

  说起这些经历,赵亚夫一脸笑容。“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他们想什么,怕什么。我们到农村来,就是来做群众工作,解放农民思想的。越难,才越说明我们的工作有价值。”30年来,赵亚夫推广草莓,推广葡萄、水蜜桃种植新方法,推广有机稻……每一次,他都凭着他对农民的了解,用最适合农民的方式,让他们相信他,跟他走。

  带领更多人才投身农业

  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赵亚夫也培养造就了一批科技专业人才。在江苏省农科系统,赵亚夫被人亲切地称为“老母鸡”。他直接带的不少科技人员都成为省内外知名的草莓、葡萄、梨、桃、出口花卉、蔬菜种子栽培等技术专家。除镇江外,这些年,他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指导。

  “老所长的最大贡献,是选对了一条适合丘陵山区农民致富的高效农业之路,带出了一批既懂技术又能实干的科技专家与农民骨干。”糜林说,赵亚夫是一个执著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一个领路人。

  在赵亚夫的引导下,句容的许多农民初步掌握了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戴庄村农民在自己的电话上设置了销售彩铃系统,丁庄的葡萄已同上海社区联营,直接走进了市民家中。如今,句容数千农民获得了技术职称或专业资格证书。在他指导过的农业示范户中,全国劳模、省劳模、市级劳模有十几个。2008年汶川地震后,赵亚夫通过支援四川灾后重建,将人才的“孵化”带到了四川绵竹。

  30多年的农村实践,赵亚夫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自己的想法:“人才是个大问题。只有更多的人才投身‘三农’,才能浇灌‘乡土中国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