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教育时评:教育均衡是给学生减负的良方

2018-5-16 11:35| 发布者: news| 查看: 491|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随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主管部门多措并举,学校减负已初见成效,课堂作业越来越薄,书包越来越轻,体育、美术等文体科目基本得到保证。然而一边是课本变薄

  随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主管部门多措并举,学校减负已初见成效,课堂作业越来越薄,书包越来越轻,体育、美术等文体科目基本得到保证。然而一边是课本变薄、提早放学,一边却是负担从校内转向校外,培训热越来越引人关注。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依然存在,学生的减负“获得感”并未明显提升。(5月15日《人民日报》)

  给学生减负的确是个“老大难”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一方面,通过对学习任务进行规范和解压,学生课堂作业繁重的现象基本得以缓解;另一方面,通过对私教市场乱象进行集中清理和整治,校外培训逐渐形成良性竞争。然而,要彻底改变“学业负重”现象,仅靠制度干预和监督执法显然不够。家长因受“望子成龙”急切心情的影响,唯恐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跟风、相互攀比依然存在,各种名目的补习、培训热度不减,学生减负似乎陷入了有名无实的围城。

  当然,针对学生减负这个热点话题,社会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建议用制度刚性约束的,有劝导家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有主张家校合力冲破突围的……不一而足。这些好建议、好方法虽有可取之处,但执行效果却并不理想。毕竟,要消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长焦虑,还需找准“病理”、对症下药才行。笔者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才是帮助家长减轻教育压力、转变教育观念的关键因素。

  师资力量均衡发展,是获得家长信任的前提。目前有一种现象,很多优秀老师难以在同一所学校永久扎根,甚至会千方百计寻找机遇,选择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工作。由于师资力量失衡的客观存在,优劣对比之下,家长对学校教育缺乏信任,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放心不下,试图以课外补习、培训等方式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孩子的学业负担由此加重。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想办法让优秀老师留下来。为此,教育部门已经做了很多探索与实践,比如,待遇留人、岗位留人、情感留人等,确实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师资失衡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下一步,我们应将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机整合,确保师资力量均衡发展,家长对学校教育高度信任,为学生课外减负才会有动力。

  学校生源均衡发展,家长不必为择校而犯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愈发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加上一些口碑较好的中小学校,以各种激励手段实行跨域招生,导致学生非正常流动越来越多。从农村到城区,再从城区到更好地方,生源分配严重失衡。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名校,不惜给孩子学业加压,于是,“五加二”“白加黑”的各种课外补习接踵而至。可见,要让学生顺利减负,消除家长的“从众心理”、解决择校难题是关键,但最终还需生源均衡发展来保证。为此,不但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完成制度补给,让“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落到实处,同时,所有学校也要立足本位、打造自身品质,增强对本辖区家长、学生的吸引力,有效促进生源均衡发展。

  课程学习均衡发展,家长不再担心孩子学无所长。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过重,主要还是因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以为孩子多学一些专业特长,才会变得更优秀、才会超越他人。但若从教育的角度来反思,家长之所以把目光聚集到课外培训,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校课程不均衡发展。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虽已趋于科学规范,但教学实践却仍有避轻就重之嫌,除开语数外等笔试科目,音体美等专业课程往往后劲不足、有形无神。所以说,为学生学业减负,不应仅仅归结于家长的浮躁心情、功利思想,学校教育也当尽好本职义务,公平对待每一门课程,确保教学质量。学生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如果校内也能得到满足,课外培训则是多此一举,孩子减负便顺势可为。(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王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