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绣花功夫”

2019-3-1 11:06| 发布者: news| 查看: 822|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最近一周,全国中小学陆续迎来了开学日。不少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然而,从学习传统文化就能既孝且顺到“凡古必真,凡汉皆好”

  最近一周,全国中小学陆续迎来了开学日。不少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然而,从学习传统文化就能既孝且顺到“凡古必真,凡汉皆好”的误读,再到“女德”班引来公众的质疑乃至批评,打着“国学”旗号乱象横行,是传统文化推广教育面临尴尬境况的写照。(3月1日《工人日报》)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比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从顶层设计到学校实践都搞得很好;在家庭,家长更不惜在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上予以投入,尤其是主打传统文化教育的私塾、书院、“学宫”之类的机构收费不菲,甚至于遍地开花。传统文化教育受到重视以及追捧,自然是好事,但也要谨防走偏。

  倘若传统文化教育过于急功近利,不仅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不利,而且,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无益处。有专家就指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了传统文化,就会更听话懂事,会给父母端茶倒水洗脚等,这是功利化的认识。一些中小学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较大的热情,认为可以吸引生源,可以在相关部门那里表一表功劳,更是功利化的认识。

  传统文化教育要警惕急功近利而流于形式,要摒弃“今天栽树,明天就能结果”的想法。幼儿园、中小学校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归根到底是一个教育问题,也就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比如,国家出台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就提出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这就需要各类学校认真落实,在传统文化教育上循序渐进,不要追求一时的热闹,而要讲究长期“润物无声”的效果。

  社会教学机构也应遵从科学教育的理念。以“女德”班为例,显然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走偏。对此,一方面,社会教学机构即便是在做传统文化教育的“生意”,也应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能对封建迷信、封建观念等予以大教特教;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社会教学机构的有效监管不能缺位,对培训机构及讲师的资质管理、培训内容的规范等亟待加强。

  从家庭教育角度来看,父母也当有正确的认知。家庭教育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来助力,但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相关方面的思想与素养提升,需要细水长流,绝非是上几堂国学课等就能达成。故此,不仅要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培育,更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将传统文化精髓传承给孩子们。

  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绣花功夫”。如同专家所言,“教育的一个重要情怀,就是要有耐心,学会等待,要循序渐进。”在传统文化教育上,不妨遵照教育的规律、遵循教育的逻辑,遵从教育的原则,当然,更要须尊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唯有如此,孩子才会更深入持久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并让传统文化在接续传承中焕发新生机。(未成年人未网呼啦圈评论 杨玉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