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文本资源 资料 人物 查看内容

“时代楷模”燕振昌:乡村巨变的带头人

2019-3-3 16:01| 发布者: news| 查看: 2605| 评论: 0|来自:中国文明网

摘要: 【2016年1月31日】燕振昌是河南省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他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把为村民服务当成座右铭,44年如一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把昔日的贫困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是党的基层 ...


  中央宣传部31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燕振昌的先进事迹。

  燕振昌是河南省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他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把为村民服务当成座右铭,44年如一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把昔日的贫困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是党的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

  

燕振昌(左起第二个)和来相关领导视察村务工作

  从贫困村到明星村——“让村民把钱袋子鼓起来”

  凌晨4时多起床记头天的工作日记,早上班子开会前已经骑着自行车在村里转了一圈儿,忙完了回家吃碗糊涂面条,看完晚间新闻接着去办公室干工作……这就是燕振昌的日常写照。

  人们不禁会问:这么拼,为什么?

  “他成天想的干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口袋鼓起来啊。”村民张海林激动地扯着上衣口袋对我们说。

  燕振昌是水磨河村土生土长的人,打小儿他就目睹了这个村子的贫瘠,知道村民想吃好住好的渴望。1962年,20岁的燕振昌高中毕业了,成了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并被分配到了长葛县税务局坡胡税务所,仅3年多就成了县里的后备干部。可是,身为长葛县委副书记、分管组织工作的三舅,却把燕振昌的名字去掉了,并劝他“只要好好干,在基层一样能干出一番事业”。

  燕振昌一赌气,真回到了村里。他先是被大家推举为八队生产队长,1970年年底又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没想到,这一干,燕振昌干上了瘾。

  面对一穷二白的水磨河,燕振昌领着大家一手抓农业生产,修渠、积肥、养猪;一手抓办厂致富,先是1973年领着社员办农机配件厂、面粉厂、冰糕厂、机瓦厂,1977年后又新建白灰窑、砖瓦窑,到了1981年,大队已拥有预制板厂、机械厂、车队、木工厂、供销社等十几家集体企业,每年给队里交利润30多万元。

  渐渐的,人们发现,这个后生不仅脑瓜儿灵、办法多,而且懂政策、敢冒险,别人还在观望的事他却敢领头干。

  1986年,燕振昌得知,上面开始有了“股份制企业”的提法,他嗅到了经济搞活的信号。可是,打听后他却发现,成功的先例寥寥无几。燕振昌动起了脑筋,决定一试。

  当他找到老搭班、老伙计张汉卿,商量要不要建一家股份制的造纸厂时,张汉卿却扭头一句话——“我不干”。“我没钱,一股3万块钱,我得借多少户才能凑齐啊!再说了,股份制还没兴起来,办砸了咋办?”张汉卿说。

  燕振昌劝说道:“现在经济改革已经开始了,集体企业也分解了。如果不搞企业、没有经济收入,村集体就被架空了,4000多口人的大村子,想办啥事儿也没钱了,村干部说话也不灵了……”

  获得张汉卿的支持后,燕振昌又劝服了村里3个有点儿“毛毛钱”的人,建起了水磨河村造纸厂。这是长葛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也是全省第一批股份制企业之一。造纸厂每月一算账,虽然有时候也赔点儿,但大多数时候都能挣几千块钱。就这样,造纸厂给全村开了个好头儿,水磨河的“小金库”鼓起来了。

  在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节目录制时,节目总导演孟琛翻看着燕振昌在20世纪70、80、90年代等不同时期的日记,感慨地说:“在每个不同年代,他的日记都有不同主题,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色,这说明燕书记不仅工作认真细致,而且头脑灵活、与时俱进。”

  的确,与时俱进的燕振昌带着水磨河迈出了许多“第一步”。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精神传遍神州,股份制企业、个体经济开始开花。燕振昌开始鼓动村民摆脱“大锅饭”,入股办厂、“从商从工”,重振村子里热闹了几百年的大集镇。

  光劝村民不够,燕振昌还跟十几个“两委”班子成员说:“政治过硬是硬本领,带头赚钱是真本事。既能服务又能致富的村干部才是真正腰杆儿硬的好干部。”他给“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里100多名党员下了“死任务”——都得有个厂。渐渐的,人们的思路开阔了,纷纷投资办起厂来。如今,全村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0多家,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近万人。

  就这样,从贫瘠的村落,到如今闻名全市的明星村,燕振昌带领全村实现了“致富三级跳”。

  “其实后来,他还3次放弃了当脱产干部的机会,那就没有赌气的意思了。” 燕振昌的老伴儿张改真说,“他是真的把自己交给了水磨河。他说过"在农村也能干出个名堂"。”

  盖排房、建学校、办敬老院——“实现过上城市人生活的梦想”

  燕振昌事迹展馆,就设在村“两委”院内,自去年6月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干部群众1.6万人次。当在展窗里看到村里20世纪70、80年代的住房和校舍时,你能与现在规划整齐的水磨河街巷、气派漂亮的村教学大楼联系起来吗?

  每当提起燕书记,村民们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往往张口便夸的就是村民的住房。20世纪70年代,村里住的是土坯草房,风起隔墙寒。因为宅基地窄,五户一院、三辈同室、儿大不婚、晚上住牲口屋的情况比比皆是。村民们走街上遇着燕振昌,就时不时地向他吐苦水。

  1976年,再不忍看村民住破草房的燕振昌,和班子成员商议盖房,又开大会征求意见。大家都同意想办法盖排房,并确定了规划:加宽以十字街为中心的南北、东西大街,住房统一坐北向南,每排10间。

  盖新房是好事,但真干起来问题就来了。村里宅基地有大有小,统一规划后,肯定要有宅基地缩小的。在农村,宅基地大都是“祖业”,谁也不肯带这个头。这时,燕振昌不仅不打自家的小算盘,还遇事先从亲戚“开刀”。他先从张改真娘家入手,劝服他们服从规划,还搬离了繁荣的十字街。用村委会副主任张万顺的话说,真是“六亲不认”啊。

  但最难的,还是盖房的材料。没有烧石灰用的石头,燕振昌就带着13个生产队去附近山上拉石头,还动员群众建石灰窑。没有砖瓦,燕振昌就发动各生产队建砖瓦窑……

  1978年,全大队第一所5间“示范房”建成,此后每年都会有一批新房建成……1986年,水磨河村历时10年的新村建设大工程终于胜利结束,1000多户村民基本住上了新房。

  1998年以来,富裕的村民又都陆陆续续盖起了两层小楼。今天再走进水磨河村,所有的街巷及农家建筑依然中规中矩,一派新农村景象。

  村里经济宽裕了,燕振昌就给村里先后8次建学校,建成了长葛市农村第一个拥有百米长廊的水磨河学校教学大楼,每年8月28日举行学生欢送会,让村里教育“翻了身”;1981年建成全省第一家村级敬老院,给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10元“豆腐脑儿钱”,还年年评选“好儿子”、“好儿媳”……水磨河村的好民风,在十里八乡出了名。

  “时代楷模”节目中播放了一段燕振昌事迹短片,片末,燕振昌生前那句“要实现水磨河村过上城市人生活的梦想”,让现场观众掌声雷动。

  70多岁了,却把担当

  看得比命还重——“人在,水在。

  人不在了,水还要在”

  冬日阳光下,幸福湖湖面泛着波光,周边园路蜿蜒、绿树苍翠,连长葛最东边的董村镇人都跑来看幸福湖。可对于水磨河人来说,幸福湖不仅是村中一景,更是世代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湖。

  其实,水磨河从来不缺水,幸福湖水自古以来长年不息,地下浅水层水源十分丰富。因盛产水稻、莲藕、菱角、鱼虾,水磨河素有“小江南”之称。

  可这一切在2008年12月31日发生骤变:幸福湖水“莫名其妙”地没了,仿佛是一夜蒸发。当天,燕振昌焦虑地在工作日记中写道:“水磨河村村民发现,幸福湖突然干了……”

  幸福湖水“蒸发”,导致附近3个乡镇23个村近4万口人的吃水和灌溉出现严重困难,4000多亩庄稼地绝收。

  水究竟去哪儿了?燕振昌急坏了。女儿燕新红说:“那段时间,爸爸老是回来扒拉几口饭就走。我们心疼他,劝他说"你都70多岁了,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儿啊"。可爸爸说,"我人在,水在。人不在了,水还要在。"”

  “村民们快急疯了。”现任村党委书记、原村委会主任郭建营说,很多村庄的村民暗中串联,一场大规模的上访一触即发。但上访被燕振昌及时阻止了,他告诫群情激奋的村民:“咱们得相信党和政府。我向你们保证,无论多难,都得给子孙后代留一方清水。”

  2009年,燕振昌在多方考证时推断,应该是西边的平禹煤矿透水事故导致幸福湖水及地下水全部流向煤矿所在地。燕振昌开始不断向上级写信汇报幸福湖“遭遇”,写了足有一二十封。

  他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时,省纪委副书记齐新安到长葛市调研。座谈会上,燕振昌大胆提出了长葛西部吃水难题。齐新安听罢非常重视,协调省水利厅等部门前来调查,最终确认,平禹煤矿透水事故是导致湖水干涸的原因。

  至此,这个一等一的大难题终于得到了实质性推动。

  2013年10月,长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正式得到批复:引平禹一矿矿井排水入长(葛)。当得知工程被批复后,燕振昌激动地失眠了。他常说:“这是咱这里的"小南水北调"啊。”

  如今,人们看到再度盈满的幸福湖,总会想起那段“水乡剧变”的岁月,还有那肩扛责任、奔波6年的老书记。

  一生清廉克己,立下铁的规矩——“五不沾”“四不干”

  “腊八开会”,是水磨河村坚持了几十年的老传统。每年腊月初八前,村里都要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并在会上公开村里的收支情况,表决通过党支部下年度事务的预案。燕振昌说:“账目公开了,群众心里亮堂了,对村干部也信服了。”

  这样的规矩,燕振昌给村“两委”立得明明白白的,比如“四个不干”,即村民不同意的不干、收费摊派的不干、搞形式做面子的不干、村民得不到实惠的不干。

  燕振昌还给自己立了“五个不沾边”,即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燕振昌原本烟瘾很大,但水磨河旧村改造启动后,想先盖新房的人也“活动”起来了。怕大家按照“潜规则”给他送烟,燕振昌就戒了烟,他说过:“就这一根烟,也是给村民的日子增加负担。找我说事可以,但烟我是不再吸了。”

  “当村干部几十年了,亲戚朋友没沾上一点光,还得罪了不少人。”女儿燕新红说,“有一次,俺叔听说村里盖社区,想让俺爸帮忙把水电安装的活儿揽下。结果一提出来,俺爸回绝说"自己当村干部,不能带这个头,让别人说闲话"。最后弄得俺叔几个月都不来俺家串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水磨河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但这些规矩,燕振昌从来没有破坏过。就这样,他带出了一个风清气正的班子、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

  2014年12月12日凌晨,燕振昌因操劳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伏在案上再也没能醒来。桌上的日记本依然摊开着,留下了未写的第四点。

  他从风华正茂决心在农村干一番事业开篇,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搁笔,字里行间写着的都是奋斗的事业。94本日记,记录了水磨河的变迁,浓缩着燕振昌的心血,是一个优秀基层共产党员一生奋斗的见证,是一座无言的丰碑。来源许昌日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