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小学生作文考公交坠江是一种进步

2019-1-24 11:23| 发布者: news| 查看: 812|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1月21日上午,浙江杭州某城区进行了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考试结束后,一位杭州某公办小学学生家长急吼吼发微信朋友圈,晒出了一道令她揪心的作文题——“一大早,

  1月21日上午,浙江杭州某城区进行了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考试结束后,一位杭州某公办小学学生家长急吼吼发微信朋友圈,晒出了一道令她揪心的作文题——“一大早,孩子们奔赴考场,结果一开场就来了个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感叹小学生不易啊,这30分的分量不轻。”(1月22日澎湃新闻)

  对于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素材的这道五年级小学生作文题,很多家长都“惊到了”,觉得出乎所料,认为尺度很大、难度很大,而孩子们的答案告诉我们,家长们多虑了。

  根据老师和家长的了解,看似单纯幼稚的小学生们对“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解读、分析和评判大都比较靠谱,比较理性,比较“成熟”——大部分学生认为乘客是罪魁祸首,觉得乘客不体谅别人,有错在先,先打人是明显不对的;部分学生认为司机不对,不应该跟乘客发生冲突,没有阻止乘客的不理智行为;有的学生则认为双方都有错,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公共场合需要遵守公共秩序;也有学生认为,车上的其他乘客都有问题,当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应该积极劝阻,而不是坐视不管。

  还有些学生并未拘泥于素材就事论事,而是结合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与公交安全有关的小故事,对作文的观点进行加权阐述和论证,更显难能可贵。看看,小学生们的表现是不是出人意料?恐怕大人们给出的观点也不过如此吧,或许有些大人的评判还不如小学生中肯。

  这道作文题不仅是一道语文题,考察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文知识,同时还是一道法律道德题、社会生活题,考察了学生们观察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是一个颇具典型性的人为悲剧,涉及法律、道德、公交安全管理、公民个人素养等多种因素,非常值得关注、剖析、反思。而反思“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不仅是大人的事,也是孩子们的事,让小学生以作文方式参与讨论该事件,本身就是一次公共安全教育。诚然,学生们会给出多种观点和建议,甚至会给出“错误”的观点,但观点的碰撞恰能彰显小学生的个性思维,恰是作文教育的应有之义,也符合“道理不辩不明”的思辨原则,有助于找准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况且,后续还有老师的评点,一些对问题理解和认知有偏差的学生,会得到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完全没必要担心小学生们会进入误区。

  小学生作文谈“公交坠江”尺度一点都不大,让小学生从小就关注时事,关注热点社会问题,让教育接一接生活的地气,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不少家长认为小学生作文谈“重庆公交车坠江”尺度太大,恰恰说明,家长们的观念落伍了——这正是以往刻板教育的短板。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补一补法律道德教育、公共安全教育这堂课,多让学生们看看报纸、听听新闻,多让学生们了解时事、参与对社会问题的讨论,这样,才能为培养高素质公民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李英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