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让寒假作业饱蘸浓浓的年味

2019-1-28 11:15| 发布者: news| 查看: 711|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2019年的寒假如约而至,1月25日重庆市中小学生正式开启寒假生活。现在,中小学生的作业可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单调,手绘中国史、探究巴渝文化、23项家务清单……他们

  2019年的寒假如约而至,1月25日重庆市中小学生正式开启寒假生活。现在,中小学生的作业可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单调,手绘中国史、探究巴渝文化、23项家务清单……他们的寒假作业,不走寻常路。(1月27日《重庆晨报》)

  寒假、过年是孩子们开心的日子。结伴玩耍,旅游观光,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开心心度寒假,是每个孩子的心愿。但是,家长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如果没有适当的寒假作业,孩子只有看电视、玩手机、打电脑,整日这样也不能算是一个美好的假期。作业不是该不该留的问题,而是如何设计的问题。如重庆一中,本着尊重自由、激发自觉,为初一年级同学编了《寒假进阶》手册,集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于一体,能够帮助学生把年过得有趣又有意义。

  特色作业一般是把学习任务嵌入生活之中,让孩子们“学会生活”,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寒假期间,有很多民俗活动,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好机会,通过特色作业,让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观察、体验和实践,能够增强情感,涵养价值观。通过实践性的方式,使寒假作业与多学科融合,不让作业单调枯燥,也是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两江新区童心小学的寒假作业,将孩子自理与家务清单、户外活动清单罗列其中,小学生们拿到这份寒假作业很快乐,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说:“这个寒假一定会过得很嗨!”通过寒假作业,让孩子们的年过得丰富多彩,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这样的作业没有理由不欢迎。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老师对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还比较生疏,思想上还重视不够,而一部分家长对实践性作业的意义也缺乏认知,认为这是“软任务”,与以后的升学关系不大,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应该看到的是,具有年节特色、文化特色的寒假作业,给学生留出了素质提升的空间,纳入课程规划对推进课改、优化学习方法,都不乏积极意义。同时也说明,教育改革需要协同推进,不单是布置实践性作业的问题,还需要在教育评价体系、操作体系以及结果应用上完善制度设计,为实践性、综合性作业提供有力支撑。“分,分,学生的命根”,只有在“命根”上动修补手术,学生作业、课程体系才会与育人目标达成完美融合。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只盯住考试分数,是“拣芝麻丢西瓜”的短视行为。借假期之机,让孩子们有选择的玩充分,是提高生活技能、增强体质、拓展想象力、释放个性、丰富智趣的需要。科学安排寒假作业,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玩好,在玩耍中学好,实现紧张与松弛的循环,调整好精神状态,也会有利于避免厌学情绪的滋生。

  结合寒假特点,布置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正能量、带有教育意义、能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实践类作业,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很有必要。如背诵新年对联、统计年货的价格和数量、结交新朋友、打扫家里卫生、学做一道菜、和家人外出游玩等,这些实践作业,学生跳一跳都能够得着。这样紧贴生活的特色寒假作业,富有文艺性、文化味,学生感兴趣,能够提升学生的格调,也就更有意义。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张全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