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由陕西省工友之家通过公益筹款、义卖衣物集资建立的公益图书室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长里村对外开放。图书室旨在为城中村流动儿童提供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可以在公益图书室借书、看书,写作业,在周末参加免费的兴趣、成长课程,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成长。(12月24日新华社) 孩子跟随父母打工而成为流动儿童,虽然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父母打工的环境往往让孩子的阅读环境不如城市孩子。针对流动儿童的现状,陕西工友之家为流动儿童建起了公益书屋,为流动的孩子们浸润于书香拓展了空间,为流动儿童的成长做了一件大好事。在陕西城中村公益书屋里,既有他们喜欢的书,又有志愿者为他们服务,这样的阅读环境对孩子们来说,更加温馨。 为流动儿童建造公益书屋,是城市反哺外来建设者的体现。但是,要真正将惠及外来流动儿童阅读的好事做好,公益书屋规模并不一定要很大,但分布的面一定要科学合理。只有在外来建设者居住较多的地方,化整为零地建起公益图书屋,图书的添置也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这样就更能吸引流动儿童走进来阅读,让公益书屋与流动儿童有效互动,也更便于公益志愿者有效地开展阅读引领。 为流动儿童建造公益书屋,要在功能上加强。面对流动儿童多元化的需求,公益书屋不仅要提供免费阅读的图书,更要提供有效的阅读推广活动。尤其要在公益性亲子阅读中做好文章,可以定期推出“好书分享故事会”“我和爸爸妈妈同读一本书”等系列特色活动,以及专业阅读指导,帮助流动儿童和他们的父母一起走进阅读世界,通过指导阅读的公益讲座及咨询,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享受快乐的阅读。这样的城中村公益书屋,不仅惠及流动儿童,更惠及了整个家庭,从而在外来打工群体中更好地进行阅读推广。 公益书屋的阅读等活动的开展,更应该与平时的节气、纪念日和其他社会公益实践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快乐阅读时的收获更多。这样,才能吸引那些有爱心、有耐心的父母加入进来,与孩子一起活动,有条件的,更要通过故事会、小手工制作、诗歌诵读、儿童剧表演、亲子游戏、户外体验等活动,培养流动儿童的多方面文化兴趣,增进亲子亲情。同时,也可让外来人员在公益书屋里分享、交流阅读心得、育儿经验等。 总之,为流动儿童建公益书屋要重实效,只有在城中村的公益书屋建设上多动动脑筋,在开展服务上多多创新思路,为流动儿童而建的公益书屋,才能有更多人参与,有更多人为此奉献,在友爱、互助的书香中传递文明,传播文化,共享城市文明的发展成果。(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张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