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游学,本想着孩子此行去学习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可是才不到的一天的时间,却等来了孩子的死讯,这让安徽省阜阳市小永(化名)一家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11月8日下午,阜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远希望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永在此次游学的第一站——江苏省宿迁市项王故里景区,被石质灯柱砸中身亡。目前,江苏当地警方已经介入此事。(据11月12日《新安晚报》) 原本是开眼界的游学活动,却成为六年级学生小永在人世间的最后一次旅行,除了留给父母家庭巨大的悲痛外,还给目前如火如荼的研学旅行活动蒙上了一层阴影。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天大地大、安全为大”的语境下,只要学生发生事故,都会引起国内其他地方的连锁反应,毕竟“安全是一条高压线”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尽管目前公安部门已经介入小永的意外死亡事件,结果还没有完全呈现在公众面前,责任的划分还没有出来,但很明显,景区和学校都应该负相应的责任吧?客观而言,学校在本次游学活动中,安排了10名教师随同出行,负责游学线路安排的旅行社也派出4名导游,在组织方面尚算严谨、严密、严格,到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内最大的全面展示项羽文化、西楚文化的综合性场所的项王故里游学,也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可行去处。但这些组织方与景区,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了没有呢? 小永因景区石质灯柱砸中倒地身亡,理性分析,属于一起“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能因游学活动中出现这一起事故而矫枉过正、因噎废食,停止研学旅行。而是应该在恪守安全底线、强化安全保障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游学活动,让更多学生“研有所得、游有所悟”。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委发起的综合育人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开展研学旅行,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更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对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更是大有好处。 目前,国内许多中小学都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安排部署;教育行政部门还将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以此全面推进研学游学活动的开展,这都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之举。 然而,无论何种形式的研学旅行,都必须绷紧安全这根弦,不能因学校或者相关部门的失职而发生安全事故。相关部委的文件早已明确,各地要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等。 研学旅行涉及旅游、安监、公安等多个部门,不能只有教育部门孤军奋战,只有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勇于担当,把好安全的每一个环节,研学旅行才能取得最大化效益。(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樊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