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之所以设立这个节日,其目的在于倡导人们把勤俭节俭意识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他们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美德,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这也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有之义。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孩子吃的、穿的、用的都很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究竟还需不需要对孩子加强勤俭节约教育呢?笔者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一股攀比之风在学校中刮起,孩子之间不仅比文具、书包、衣服等消费品,还比谁家的房产多、谁家的车豪华、谁家的父母挣钱多……这些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那么,该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勤俭节约美德呢?笔者认为,在世界勤俭日前后一段时间,不妨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给孩子补上几堂勤俭美德教育课。 让孩子在学校教育中体味勤俭美德。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师应把勤俭美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比如,教师可以带学生诵读有关勤俭节约的诗句,从“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通过诵读这些名句,能够唤起孩子们的勤俭节约意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或组织学生观看节俭教育片,引导孩子围绕如何践行勤俭节约展开大讨论,这些都是不错的教育方式。 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体味勤俭美德。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身上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对于父母来说,要从自身做起,在生活中做勤俭节约的表率。比如,带孩子在外就餐时,要理性消费、不铺张浪费;对孩子的需求不能样样都满足,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其买什么,要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花钱。除此之外,家长不妨多给孩子讲一讲一些名人节俭自律的故事,家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既能达到很好的亲子互动效果,也让孩子在聆听故事中感知到勤俭节约美德。 让孩子在社会教育中体味勤俭美德。随着世界勤俭日的到来,在公民节俭教育这一块,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有的社区在举办“节俭生活展”活动,居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孩子们通过观看能够开阔视野,在人们变废为宝的妙招中感受勤俭节约之美。还有的地方开展勤俭节约典型人物事迹巡展活动,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了解这些典型人物的事迹,更好地传承勤俭节约美德。(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王学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