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春蕾爷爷”误读了春蕾精神

2018-9-17 11:19| 发布者: news| 查看: 926|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2012年,河南洛阳十九中的春蕾班创立,退休军人陈春琳以“特聘教师”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此前,他是春蕾计划的志愿者,多次资助贫困学生。陈春琳

  2012年,河南洛阳十九中的春蕾班创立,退休军人陈春琳以“特聘教师”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此前,他是春蕾计划的志愿者,多次资助贫困学生。陈春琳没有教师资格证,未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编制、不领工资。但他严格要求十九中春雷班的学生,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无视性别差异,触摸春蕾班女学生的手、头、肩等部位,经常将女生叫到自己宿舍单独谈话……2018年8月19日,春蕾班新生报到当天,他被劝离了洛阳十九中。(9月16日《新京报》)

  六年如一日,陈春琳老人坚持与春蕾班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他用带兵的经验,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争分夺秒地学习,陈春琳参与管理的春蕾班,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上,他帮孩子们打水打饭,管理宿舍,一心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陈春琳的付出,收获了家长和学生的赞誉,成为学生眼中的“春蕾爷爷”。

  现如今,陈春琳被洛阳十九中劝离了学校,一道伸缩门,隔离了他和春蕾班的距离。“春蕾爷爷”感受到了委屈,感觉到被外人误解,他非常苦恼,写千字文“求助信”。不过,虽然陈春琳为春蕾班付出了艰辛和感情,但离开学校也是最佳选择,毕竟,他的身份仅是一名志愿者,没有教师资格证,不属于在编教师,所以,即便是受聘于学校,成为“特聘教师”,也不能成为参与班级管理的借口。

  陈春琳对教育的一腔痴情,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和帮扶,对春蕾班孩子们的关爱,都令人肃然起敬。然而,路归路、桥归桥,他过度参与春蕾班的管理,有时与正常的教学秩序发生冲突,让学校、春蕾班的教师、班主任非常尴尬:比如,他不允许春蕾班的学生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要孩子们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比如,他严禁学生在教室里看语文老师推荐的《红楼梦》;比如,他跨越校纪班规,喧宾夺主,处罚不听话的学生,动辄要求违纪学生“停课反思”,这些绝不属于一个校外人员的职责范围。

  春蕾班是国家春蕾计划的一部分,它的受助对象也都是贫困家庭的女生,洛阳十九中春蕾班的学生,也全部是女生。让男性管理春蕾班宿舍,本身就不妥当。而在关爱女生时,陈春琳却没有顾忌性别差异,触摸女生的手、头、肩等部位,单独让女生到自己的宿舍接受训话。我们相信,“春蕾爷爷”的这些关爱举动并无杂念,但这难免会给一些女生和家长造成不适,学校会面临外界压力。

  洛阳十九中春蕾班倾注了“春蕾爷爷”的心血和希望,我们理解陈春琳老人惜别春蕾班后的惆怅。但是,“特聘教师”仅是一种荣誉,不具备参与班级管理的外延,而且学校也有权收回“特聘教师”的证书。在笔者看来,作为春蕾志愿者和资助者,老人可以继续发挥余热,资助贫困学生,乃至配合学校教育,到学校做社会知识讲座、法律宣传等。但参与春蕾班的班级管理,是误读了“春蕾”精神。因此,为了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春蕾爷爷”离开校园应该是最佳的选择。(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黄齐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