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夏季,孩子游野泳导致悲剧频发。近日,河南平顶山市教育局在河边安装了“防溺水人脸识别智能系统”,从源头上防范这一问题。有网友质疑称,该举措是否能够真正防得住孩子游野泳。平顶山市教育局安全科科长赵宏亮告诉记者,该系统在发现有人进入危险水域后,能够在发出警告的同时抓拍到人像,与数据库中的学生人像进行比对,一旦匹配成功就能报出孩子的名字,并将抓拍图片和孩子的位置发送给家长和老师。(9月17日《北京青年报》) 首先需要厘清的事实是,在防止孩子溺水的问题上,由于溺水发生的复杂性、多变性、难以预测性,很多防溺水措施基本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一招制“敌”。最有效的方向或做法,就是众多防溺水措施能够不断强化、完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溺水功能。就此而言,平顶山市教育局在河边安装“防溺水人脸识别智能系统”,是值得肯定的。 每一起孩子溺水事件,心痛的不但有学生家长,也包括所在学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正因此,在防溺水的教育引导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老师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课堂上,老师会不厌其烦地教授孩子防溺水的相关知识,发放防溺水承诺书,与家长一起在事前给孩子打预防针,尤其是每到暑假前、暑假期间,都会通过微信等渠道,用文字、血淋淋的实例提醒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到危险的水域去玩,谨防溺水。 即便如此,孩子溺水事件还是不断发生,何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教育部门和学校而言,此前的防溺水教育等还停留在课堂、纸面、网上,还没有走到现实、来到现场,缺乏应有的震慑力,现场阻止提醒功能缺失,这无疑是非常关键的原因。毕竟,对孩子来说,学校与家长的教育再好再及时,但由于年幼贪玩、避险意识不足,事到临头都可能会产生“暂时遗忘”,不顾一切也要下水,从而导致溺水事故发生。 此外,对于暑假溺水高发期而言,孩子离父母的距离应该最近,最知道相关情况,如果能够有一个即时的通道,告诉父母等家人,孩子处于危险水域,家人及时处置,也会预防不少溺水悲剧。但就以往防溺水措施或办法来看,这一类似渠道是缺失的,起码是不够即时有效的。 此次,平顶山市教育部门推出的“防溺水人脸识别智能系统”,虽然处于试点阶段,但其独有的危险水库、河道现场警示和抓拍功能,与学校老师和家长在线即时互通,无疑就把以往的防溺水从学校、课堂、线上,延长延伸到现场的事前警告、事中抓拍以及家长老师即时互通,有效弥补了以往防溺水的缺陷和不足,值得肯定、学习和借鉴。 当然,“人脸识别”防溺水引起一些人的质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提醒当地有关方面,这一系统虽然具有创新意义,但其本身还存在不甚完善、完美的地方。这一方面要求,对这一系统本身要不断完善改进;另一方面,也不能对这一系统过于依赖,而是要同时采取其他更多有效协同措施,把孩子防溺水做到尽可能的最佳。(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余明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