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无锡一对父母买了学区房将孩子送进当地名校,谁曾想孩子四年级时,他们却选择为孩子转学,同时起诉原就读学校和原班主任老师,要求对方正式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学生家长告老师,这确实是一起罕见的事情。家长张先生称,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嘲讽孤立,让孩子不堪忍受。9月17日下午,当事家长向学校所在的无锡滨湖区人民法院提交诉状。(9月18日《扬子晚报》) 无锡这对夫妻,发现孩子上了这家学校之后,总是闷闷不乐。有一天父母“偷看”了孩子的日记,发现孩子在日记里记录了班主任老师经常讽刺孩子的事情。起初父母以为,是不是孩子杜撰的?也没有太在意。但此后孩子的日记里经常出现“被班主任讽刺”的记录。这个时候,夫妻双方引起了重视,他们偷偷在孩子书包里,放置了录音设备。于是,发现了孩子的日记内容属实。 教师讽刺孩子,其实是一种普遍现象,只不过,讽刺程度不同而已。尤其是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了使用讽刺的语言,有的说“你就是个大笨蛋”,有的说“你就是个熊孩子”,有的说“看你这个熊样子”,有的说“同学们别与他为伍”……或许,老师这样的话语并没有多大恶意,可能只是有口无心的随口一说。 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师的这些讽刺话语,对于被讽刺话的孩子来说,会是一种心灵伤害,会在心灵深处留下疤痕,这种被讽刺的疤痕甚至可能成为一辈子的记忆。而且,“讽刺式教育”会起到反作用,不仅不能让孩子反思,反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让孩子因讨厌讽刺自己的老师,而不喜欢某门学科,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就更不好了。经常讽刺孩子,还反映出一些教师没有耐心,遇到不听话的孩子习惯于讽刺他们、孤立他们。 所以说,对于这种“讽刺式教育”不能小视,即便教师是无心之举,也不能纵容这种教育习惯,这与目前正在大力主张的欣赏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不是现代教育应该宽容的。(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郭元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