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进行了解读。据悉,此次核心信息编写针对青少年健康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领域,包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用眼、通过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积极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网络成瘾等行为问题共9项内容。(9月27日《中国青年报》)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当前的健康水平,决定着他们长大后的健康水平,也决定着未来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因此,就年龄而言,国民健康促进的着力点应该尽量前移,诚如专家所言,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再加上青少年可塑性强,行为纠编的效果明显,在保护青少年健康方面多下功夫,将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正是国家卫健委专门针对青少年健康进行核心信息释义、出台推进策略的意义所在。 之所以要如此重视,也是因为青少年健康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且近年来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比如,在校园军训场上,受训学员轮番倒下,几乎成为开学季的一道“风景”。小眼镜、小胖墩等,在校园更是比比皆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成人疾病低龄化趋势,也让人倍感担心。在心理层面,情感脆弱、抗压能力不强、交往能力缺乏等,在部分学生身上也比较突出。 家长都心疼孩子,老师也都希望学生身体健康,青少年健康问题不是没有受到重视,也不是没有采取措施。之所以仍然效果不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做法。譬如,我们一方面呼吁孩子多参加运动,一方面又长期占用体育课时;一方面希望通过改变应试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一方面又用应试教育模式来评价体育锻炼成绩。种种做法既显得前后矛盾,又缺乏长远眼光。 保护青少年健康,切忌眼光短视,更不能等出现问题后才解决问题。放眼长远,注重整体谋划,筑牢预防为主的理念,才是正确的做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用预防为主等理念和做法,来对抗并最终摒弃这方面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将国民健康促进前置到问题出现之前。 具体而言,摒弃浮躁心态,首先需要避免见招拆招式地解决问题,把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割裂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按下预防近视的“葫芦”,又浮起了体重超标的“瓢”。而是要从宏观和整体的视角来看待健康,力求全面养成良好习惯。 更应该认识到,青少年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减轻课业负担,降低电子产品使用频率,改变教育评价方式,把身体健康放在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位置,并且不再就健康论健康,而是将健康融入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青少年健康才会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罗志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