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扶持童谣创作需要上下齐发力

2018-9-28 11:22| 发布者: news| 查看: 887|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白云妹妹真好看,白衣白裙白手绢,太阳公公走累了,赶上前去擦擦汗……”9月26日晚,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在江苏南京向社会公布80首优秀童谣推荐作

  “白云妹妹真好看,白衣白裙白手绢,太阳公公走累了,赶上前去擦擦汗……”9月26日晚,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在江苏南京向社会公布80首优秀童谣推荐作品,并启动优秀童谣传唱活动。《爷爷是个皮影匠》等10首童谣获得一等奖,《朵朵》等10首童谣获得二等奖,《妈妈说我是小蜗牛》等20首童谣获得三等奖,《吹泡泡》等40首童谣获得优秀奖。江苏省文明办等6单位获优秀组织单位。(9月27日新华社)

  七部门此次推荐的80首童谣作品,是从征集到的6万多首作品中,经过初步筛选、专家评审、学生试唱评议等环节产生的,可以说,是大浪淘沙之下产生的精品。这些作品展现出我国童谣创作发展的成果,可以满足儿童的文化娱乐需要。

  童谣,即儿童传唱的歌谣。童谣大多来自日常生活的总结,或者是地方文化的浓缩和提炼,可以视为民间文学的一种。童谣是儿童阶段不可或缺的文化滋养和精神食粮,担负着教育、引导和感化功能。因此,童谣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央相关部门就十分注重童谣的创作和发展,通过一些征集活动,催生出一批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经久不衰的童谣作品,一些经典童谣作品甚至影响着几代人。

  但是,近些年,童谣的创作和发展,在整体上却出现衰退趋势。主要表现在缺乏新作品,大多是一些老童谣,伴随着几代人成长,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却鲜有新作出现。即便出现一些新童谣,也往往只是一阵风式的流行,或者只是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流传,很难形成持久影响。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童谣创作人才匮乏。童谣创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童谣来自于生活,不仅需要一定的创作水平,还需要观察和总结能力,积极思考,善于捕捉生活,这些都是童谣创作必不可少的素养。可是,一些地方却不注重童谣人才的培养,不仅缺乏相应的激励和扶持制度,也缺乏良好的创作环境。一些人甚至将童谣创作视为“小儿科”,没前途,没水平,冷嘲热讽,这就严重挫伤了童谣创作的积极性。

  二是很多地方都流传有优秀的童谣,这些童谣不仅包含着地方文化特色和价值导向,也记载着地方历史发展等信息,但是,一些地方却不注重挖掘和保护,导致一些童谣失传。

  因此,对于童谣,从上到下都应建立相应的发展制度。一方面,加强对童谣创作的扶持,加强人才培养和制度保障,确保童谣创作后继有人。可以鼓励和引导中小学生参与童谣创作,积极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和文明规则等内容,通过童谣来宣传法制和道德,弘扬文明风尚,提升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可以在高校或一些文化机构开展童谣创作,加强童谣创作培训,打造一批童谣创作专业人才,为童谣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地方童谣的打捞和整理,对历史上或者民间流传的童谣,要积极进行整理和保护,通过童谣留住历史,延续文化。

  总之,童谣不只是儿童的专属文艺,也是文化的展现。从中央相关部门到各地,都应该加强对童谣创作的扶持,上下齐发力,从人才、制度和环境等方面为童谣创作提供保障,才是解决童谣整体衰退的根本出路。(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刘剑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