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学生间“有偿互助”需因势利导

2018-9-5 11:13| 发布者: news| 查看: 474|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做一本暑假作业20元,讲一道题5元,借一次笔记5元,如果没钱,用笔记本、签字笔、橡皮、薯片等东西来换也行。”当航航妈妈听到同学妈妈介绍的这些情况时,惊

  “做一本暑假作业20元,讲一道题5元,借一次笔记5元,如果没钱,用笔记本、签字笔、橡皮、薯片等东西来换也行。”当航航妈妈听到同学妈妈介绍的这些情况时,惊得说不出话。她很难把这些行为和自己乖巧、懂事的“学霸儿子”联系在一起。听同学妈妈说,这种行为还得到了不少学生的认可,也有部分学生不认可。(9月4日《北京晚报》)

  给同学讲题、借笔记、帮做作业,开始收费,暑期里也不闲着,还接了几单帮同学做暑假作业的“活儿”……孩子如此“生财有道”,或许会令家长哭笑不得,但这样的“生意”却是“供需两旺、生意兴隆”。对此,家长的意见呈现出两派:支持者认为,这样的孩子有商业头脑,值得鼓励,别暴利就好;反对者认为,社会风气变坏了,连小孩子都“唯利是图”了。

  笔者以为,学生间的“有偿互助”,一方面,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主要还是要看孩子的金钱观,只要他们双方觉得公平就好;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度放任,同学之间还是需要保持一些超出金钱关系的友谊。换言之,老师和家长对此不能置之不理,最为妥当的办法就是因势利导。

  为啥说不能一棍子打死?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影响。比如,从家庭角度来看,我们已经习惯了花钱雇人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即便有互相帮忙之类的,也是少数,而且事后为了报答人情,也需要通过请客吃饭等方式补偿对方。而家长的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到孩子,而“有偿互助”就是他们自己的特有方式。

  而且,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如同收费讲题的学生所言,一来,收费可以变相拒绝一部分同学的求助,让自己轻松一些;二来,也可以增加一些零花钱,可谓一举两得。况且,让他讲过题的同学,都觉得他讲得好,价格公道,很多还成了“老客户”。事实上,站在他们角度来看,这就是他们交往的一种方式,只要不出格,就未尝不可。

  为什么又要因势利导呢?那是因为,不能因此影响了正常的同学关系乃至纯洁的友谊。老师与家长应该对学生间的“有偿互助”实行宽严相济,一方面应该做好警示工作,谨防有偿过度给孩子们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应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友谊观。一言以蔽之,老师与家长应该充当好“导师”角色。

  总之,学生间的“有偿互助”行为并非洪水猛兽。大人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不让孩子因此受到负面伤害。家庭金钱观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家长金钱观的直接传递,要引导孩子在法律与道德的框架内行事,这样才有利于成长。(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杨玉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