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教育时评:让“温馨村小”温暖更多农家娃

2018-8-21 11:09| 发布者: news| 查看: 565|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现在,家门口的村小条件好,有好老师,能教出好成绩,自然没必要再送孩子去乡镇的学校念书了。”吉林省农安县奋进村村民王燕一语道破了温馨村小建

 

 

  “现在,家门口的村小条件好,有好老师,能教出好成绩,自然没必要再送孩子去乡镇的学校念书了。”吉林省农安县奋进村村民王燕一语道破了温馨村小建设带来的幸福感。近年来,农安县积极推行为村小“输血补钙”的倾斜政策,全面改善村小办学条件,提升村小师生幸福指数,建设温馨村小,不断优化百姓家门口的教育资源。(8月19日《光明日报》)

  近年来,城乡家长都为孩子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绞尽脑汁,许多农村居民之所以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乡镇中心校或县城学校就读,其根源就是渴求优质教育资源,而乡村小学的教育设备普遍落后,师资力量普遍薄弱。乡村教育的崛起,是乡村振兴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小学建好了,不仅幸福了农村娃娃,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也解决了广大农民为孩子上学劳心劳力、大费周章的问题,可以甩开膀子奔小康。

  乡村小学是乡村振兴的希望火种。让乡村小学也能和城镇小学一样有专用教室、有硬化操场、有专任教师、有稳定生源、有温馨关怀,不仅是农村孩子的梦想,也是乡村教育梦的努力所在。吉林省农安县全面推进农村小学建设,将当地乡村小学建设成为教师学生的温馨家园,不仅让师生舒心、家长安心,也为乡村振兴“输了血补了钙”,为乡村腾飞有效地积蓄了力量。

  优质的乡村小学,不仅是农家娃娃的幸福乐园,也是乡村振兴的根系茁壮成长的所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我们一贯以来的初心,是家庭的初心,是学校的初心,是政府的初心。农村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农村经济有所发展首先要回报给教育,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在农安县,“两年来,有20所村小生源明显回升,32所村小教学质量超过中心校,82名教师主动申请到村小任教。温馨村小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局面是可喜的。农安县以温馨村小作为抓手,为乡村振兴、造福农民提供教育保障,这是从根本上突破乡村发展的瓶颈,扫除了“乡村弱”“城镇挤”的尴尬局面,让更多农民看到乡村振兴的希望。

  在我国部分农村山区,现有村小师资力量弱、教学质量低、环境设施差的局面依然存在。地方政府只有像农安县那样,在乡村小学建设上真正下苦功、用大力,才能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更多好老师留得住、教得好,让温馨优质的乡村小学在乡村不断崛起,这样,才能给农家娃娃带来温馨童年,也给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动力源泉。(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张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