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武汉多名家长反映,自家孩子沉迷“抖音”,或是模仿短视频里的夸张动作,或是浓妆艳抹扭来扭去,或是加入数十个广告群、兼职群等,每天乐此不疲地跟各种人互动,甚至还做起了“生意”,或是为了涨粉无所不用其极。(8月22日《楚天都市报》) “中了抖音的毒”,这不再只是成年人之间的一句调侃,而是不少孩子的真实写照。比如报道中提到,有9岁女孩浓妆艳抹,故作娇柔,标新立异,模仿成年人,做出与他们年龄不符的举动。还有孩子通过抖音加了很多群,与一些陌生人聊天,或是受到他人蛊惑,在网上做一些商家的下线,发广告、卖产品等,变成一些成年人牟利的工具。有孩子为了吸引粉丝,在网上刷粉丝等等,这些都让人忧心。 未成年人心智还没有成熟,他们缺乏辨别能力,而模仿能力又强,在这个网络时代,网络上的东西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这让他们更容易“走歪路”。而抖音等短视频社交软件,兼具社交功能,突破了地域限制,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不少孩子又“中了抖音的毒”,这就可能让一些人利用孩子的单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让孩子帮自己卖东西,让孩子给自己花钱“刷礼物”。 此前就有媒体屡屡报道称,有未成年人给主播打赏上万甚至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还有不法之徒利用孩子的单纯,让孩子做违法的事,比如猥亵甚至强奸未成年少女。除此之外,抖音等短视频社交软件,还给未成年人打开了一个成人世界,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呈现在孩子眼前的成人世界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未成年人模仿成年人,做出与其年龄不相仿的行为,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中了抖音的毒”,平台要尽好监管责任,应该加强管理,严格设置准入门槛。比如在用户注册时,应该设置年龄门槛,或对未成年人账号登陆时长实行限制,如一天超过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登录时间,就予以强制下线。平台更要加强内容审核,不能让涉及暴力、色情等违法违规的视频上线。监管部门也要对平台加强监管,但凡有平台被投诉,就要及时查实,并从重处罚,从而净化网络环境,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另外,要让孩子不再中“抖音的毒”与“游戏的毒”,家长也要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家长更应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一些家长自己也全身心沉迷于抖音与网瘾,又怎么让孩子远离抖音、戒掉网瘾?学校也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对学生家长加大宣传劝导,从而帮助孩子形成“免疫力”。家庭、学校、平台、相关部门等各方面形成合力,研制“合成解药”,共同为孩子“解毒”,才能让广大未成年人不受社交软件、网络游戏所羁绊,健康成长。(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戴先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