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请为孩子们缓解分班之“痛”

2018-8-13 11:15| 发布者: news| 查看: 1219|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暑假期间,家长们每每聚首,免不了对孩子的学习谈三论四,聊得最多的,除了学习成绩如何以及上什么培训班外,还包括在学校是上普通班还是重点班的内容。孩子


  暑假期间,家长们每每聚首,免不了对孩子的学习谈三论四,聊得最多的,除了学习成绩如何以及上什么培训班外,还包括在学校是上普通班还是重点班的内容。孩子就读于实验班、尖子班等重点班,家长脸上自然会泛着傲人的光彩,而孩子就读于普通班的家长,脸上则会黯然失色。分班之别尚能影响家长的颜面,由此带给学生的“痛”,有多少人又能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投入上,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并通过一系列与时俱进的举措,使教育日趋公平、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尽管如此,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已成风气的普通班与重点班之分,在一定程度上仍困扰着许多家长和学生,影响着教育公平。因此,笔者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对症下药,为孩子们缓解一下分班之“痛”。

  减“痛”须注意师资分配公平。众所周知,出于某种目的,重点班汇聚了学校最优秀的教师,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条件,而普通班的师资与之相比就相形见绌。这种不公平的师资分配,不仅影响着普通班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而且,还会引起一些学生在“等级”之下产生自卑、气馁、懈怠,如果没有正确及时的引导,甚至可能会让孩子自暴自弃,毁其一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实践证明,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老师的原因,并且老师这个外因尤为重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前途;如果把好的师资全部分配给重点班,对普通班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因此,希望学校能够在师资的分配上尽量做到公平,不要因为一味追求升学率、状元率,而伤害了大多数无辜孩子的心。

  减 “痛”须各方合理化解压力。不难理解,当代中小学生承受的压力可以说史无前例。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班级、学生之间也有很大的竞争,特别是分班后,上了重点班的学生,在群英汇聚、高手如云中承受着你追我赶、不进则退的压力;上了普通班的学生,因为没有了师资的优势,要想与重点班的学生在名校争取一席之地,只有拼命地上补习班,拼命地给学习加码。

  上述种种压力,真的都能转化为动力吗?其实不然。近些年,中小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变得抑郁、离家出走、自杀的案例,不在少数,令人触目惊心。教育的目的,是将孩子们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如果压力过了头,伤害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那么,不公平的教育在无形中就成了“刽子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校也好,老师、家长也罢,分班之后,应该做的,是不是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一想,多做一做为他们缓解压力的实事呢?

  减“痛”须还学校一块净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是守护心灵的净地,而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从教者不能洁身自好,在作风、道德等方面出现了问题,步入追求私利的灰色地带,对孩子们的影响都会是致命的。

  不容置疑,中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从小就接受“关系至上”“金钱至上”之类的熏陶,孩子们如何能够健康成长?长大后如何能够担当起“少年强则国家强”的重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希望“阳光”能够普照校园每一块土地,沐浴孩子的心田。

  当下,从家庭、学校到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为孩子们缓解分班之“痛”。(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龙爱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