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则视频新闻在网上火了起来。7月21日,一对浙江嘉兴的父母亲自带着即将读初三的女儿,前往远在百里之外的上海,参加某个偶像组合的粉丝见面会。即使台风临近,这对父母还是支持孩子来pick自家“爱豆”,并且表示:“只要不影响学业,爱好也是需要的。”新闻一出,不少网友都投出羡慕的目光,讨论着“如何让自家爸妈看到这样的新闻”。(7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时下,一些未成年人对于影视明星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模仿他们的打扮造型,学习他们的腔调说话,不惜重金去目睹明星的真人秀,甚至对某些明星的坏习惯也照单全收。如此东施效颦式的追星,不光是这些追星族的病,也是社会该反思的教育问题。如果家庭不加以制止,必将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疾痛。 但是,对于未成年人中出现的追星问题,如果一味地堵,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新闻中的这对父母,笔者觉得他们还是比较理性的,为了满足孩子的追星愿望,不仅亲自参与,即使在台风阶段也不放弃,如此“言必行”的做法,要比那些一听到孩子追星就如遇到洪水猛兽般的父母开明多了。毕竟在孩子的教育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父母参与了,以后对孩子因势利导,才有话语权。 追星作为某些孩子成长中的一大喜好,如果能够理性对待,对于孩子的成长也大有裨益,毕竟,绝大多数明星在成长中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并非徒有虚表,如果孩子能够合理地筛选,也能帮助孩子在成长中补足营养之钙。再加上,若有父母在边上参与提点,或许更能往正能量方面发展,改变自己的追星思路,将对明星的狂热转变为欣赏其优点,甚至可能因此开始将追崇科学家、道德模范等作为追星目标,这样的转变,才能有效地化盲目变神奇呢。 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将尊重作为起点。孩子由于心智尚不健全,做父母的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想法,即使其想法存在问题,也要通过积极的方式去引导,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家长的意见,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这要比武断更能说服教育好孩子。更何况,对于孩子的兴趣进行客观地探究,要比“一刀切”地阻止,越俎代庖地拿主意,更能赢得孩子的认可,使得家庭教育弹奏出美好的和声。 所以,对“父母陪娃追星”切莫望文生义。只有透过表象看内涵,看到父母参与孩子成长过程的积极作用,才能让家庭教育更加充满文明民主的进步气息。尊重和理解孩子,是孩子成长中不能缺少的标配,也是好家风不可缺少的元素。(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张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