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幼儿园里,老师都是刚毕业的年轻女孩,可以说是‘孩子管孩子’了。”来自北京的家长崔女士发现,女儿所在的公立幼儿园是北京市的一级一类园,但是幼儿园里的年轻老师占了七成以上,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一般是3个年轻老师配1个年长的老师。(7月30日《中国青年报》) 记者调查发现,年轻老师占比高的幼儿园如今不在少数,“孩子管孩子”是普遍现象。尽管家长们也承认,年轻老师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气息,老师充满青春朝气,孩子们受到感染也会变得大胆、活泼、时尚。但是,幼教工作是个细致活,刚刚毕业且缺乏生活阅历、育儿经验和专业素养的“孩子老师”让人深感忧虑。 总的说来,年轻幼教老师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从内因上说,在专业方面,现在幼儿园老师培养体系不健全,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就去读了技校的幼儿教育专业,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在年龄方面,这些小老师刚刚成年,毕业以后生活阅历少,社会经验不足,不善于与家长沟通交流,不会妥善地控制自我情绪,发生摩擦不会细心处理,比较自我、片面,极易产生嫌隙引发矛盾。 从外因上说,在职业荣誉感方面,幼儿园老师总体收入偏低,与其工作强度、责任压力不成正比,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职业荣誉感,自然难以激发更大的责任心与工作热情。而不良的工作状态及成效,又进一步加剧了家长们的焦虑,导致幼教矛盾多多,负面新闻屡见报端,社会认同感也随之下降,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不愿涉足,由此陷入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孩子哄孩子”的幼教困境。 实际上,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意义重大。幼儿教育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锻炼、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全部生活与活动之中。这既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十八般武艺及高标准的道德要求,也需要得到系统专业性培养及社会尊重。 更重要的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这些幼儿的身心处于非常稚嫩的阶段,也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启迪、全力呵护。老师要尊重孩子、爱孩子,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和发展特点,要通过游戏的方式和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质,而哄骗、蛮横、敷衍甚至暴力式的幼教老师,显然难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孩子哄孩子”的通俗解释就是低年龄、低门槛、低收入、责任心不强、专业素养差的潜台词,而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也是这类困境导致的恶果。 孩子是国家的财富,是民族的未来,幼教工作容不得懈怠与马虎,“孩子管孩子”的幼教困境亟待改变。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幼教工作,提高幼儿园老师的专业水平及责任意识,加强对幼儿园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强化师德建设,同时提高幼教工作者的收入与地位,大力倡导尊重和信任幼儿园老师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幼教队伍,促进幼教事业健康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安心。(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王丽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