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智商(IQ)开发”“情商(EQ)管理”之后,“财商(EQ)教育”一词近来在不少妈妈群中火了。“财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欧美尚争论不休,国内的儿童财商培训市场却已十分火热。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活跃在北京的财商培训机构,大都采用“线上授课+线下实践”的方式,甚至有保险机构将“少儿财商游戏竞赛”作为吸引客户购买产品的导流方式之一。不过,这一培训市场也存在教学内容生搬硬套,过度营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7月2日《北京晚报》) 什么是财商?简单地说,就是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其与智商、情商一起并称为“三商教育”。小到如何处理零花钱、压岁钱,大到买车、买房,以及管理自己的收入与时间精力,都是财商教育的内容。在英国,从幼儿就开始财商教育,并针对不同年龄提出了不同要求;在美国,对儿童财商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犹太人的财商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授孩子关于钱的核心理念,即是责任,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相比之下,基于中国社会的传统,我们的孩子普遍缺乏财商教育,很多人从小依赖父母,到大学毕业,甚至结婚生子,都还不会打理自己的钱。因为没有理财意识,生活一团糟的现象很普遍,“月光族”“啃老族”更是常见。前不久一条新闻,震惊了许多人:一个10岁的孩子花5万元打赏游戏主播,母亲在镜头前痛哭流涕地说,这是丈夫的丧葬费,而她也患了直肠癌。显然,这也是父母的一种失职,没有从小教孩子关于钱的概念,导致孩子的“财商”几乎为零。 毋庸讳言,无论家庭贫富,都应该让孩子明白钱要靠辛苦劳动来挣,明白不能铺张浪费。儿童财商教育,从“娃娃”抓起,确有其意义。但是,所谓最好的儿童财商培训,未必适合我们的孩子,也并非每个家庭所能承受。从记者调查来看,大多数培训机构存在教学内容生搬硬套、过度营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诸如不注意对年龄相差3岁以内的孩子做细分,更重视的是“钱”景;一些培训机构推出的“财商暑期游学营”,一期的参营费竟高达近4万元。儿童财商培训成为了暴利行业,与一些家长急功近利的育儿观有关,更源于培训机构的营销忽悠。 笔者认为,从小教育孩子的财商是必要的、必须的,但儿童财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长。诚如专家指出,与孩子经济活动最相关的是家庭,财商教育的本质是家庭教育,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诲,比任何培训更有效。(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付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