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安徽合肥市民反映,部分公办幼儿园存在开办“亲子班”、变相“兜售”入园“优先权”的现象。记者前往安徽省水利厅机关幼儿园和安徽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暗访发现,两所公办幼儿园均有招收“亲子班”学生,用以“预定”直升幼儿园小班名额的情况,收取费用数千元一学期。(6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从记者的暗访来看,合肥个别公办幼儿园设置的“亲子班”,其实就是“占坑班”。它招收的是一岁半到三岁的孩子;一岁半孩子每周上一次课,两到三岁每周上两次,等到上了幼儿园以后才能全托;两到三岁,一个学期七千多,一岁半则在五千块钱左右。上了“亲子班”,只要不是因自身原因离开,孩子一直上到大班是没有问题的。说白了,上“亲子班”,就是抢得入园优先权。 这样操作显然是违规的。2011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严禁以开办实验班、兴趣班、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在保教费外向家长另行收取费用。据说还有不得将“亲子班”与招生挂钩的禁令。而合肥个别公办幼儿园设置的“亲子班”,无疑就成了幼儿园的敛财工具,大大增加了一些家庭的教育成本与经济负担。这也是对亲子教育的严重异化。 尤其是,不上“亲子班”,难入硬件设施较好、师资水平较高的公办幼儿园,是在制造教育不公。“亲子班”收费昂贵,假如一学期七千多,一年就是一万五左右,读两年就要三万,这无疑成了比拼金钱的游戏,当金钱成公办幼儿园招生的最大筹码,那些拼不起金钱的孩子又到哪里享受优质教育?报读“亲子班”虽不存在强制,这类家长可以不选择,但他们的孩子也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对于公办幼儿园设“亲子班”,变相兜售入园优先权,相关部门应当坚决查处,免得继续侵犯老百姓公平竞争公办幼儿园入学资格的权利。不管是政府投资兴办的公办幼儿园,还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创办的公办性质幼儿园,都不能将“亲子班”与招生挂钩,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就近入园”的红线,才能防止公办学前教育沦为市场化、商业化的金钱游戏,也才能避免腐败现象从中滋生。 引人思考的是,公办幼儿园将高价“亲子班”当作入园敲门砖的做法,多年来时有曝光与查处,为何至今没有消失?深层根源在于,公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追捧,与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多年来并没得到较大缓解,给个别幼儿园敛财提供了机会。因此,各地相关部门要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学前教育,扩建发展一大批公办园,在对待公办园上,少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何勇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