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别被熊孩子“培养”成熊家长

2018-5-11 11:10| 发布者: news| 查看: 1066|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当“熊孩子”犯错时,88.5%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83.3%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5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在餐厅大吵大闹、在墙面上胡乱涂鸦、待人刁钻没礼貌……的确,家有“熊孩子”会徒增烦恼,不仅会把家搞得翻天覆地,而且,走出家门,对“熊孩子”若掌控不好,极容易惹出事端。伤害自己不说,更有可能给他人乃至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熊孩子”大多是家长“惯”出来的。诚如调查显示,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的确,倘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能够管控好孩子,不让他(她)随时随地地“熊”,也不至于生惹事端。毕竟,孩子虽有好动的天性,若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他们,比如,不是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熊孩子”或许就不会那样“熊”。

  不过,“熊孩子”虽在所难免,但家长却不能充当“熊家长”的角色,拿孩子没有办法,甚至被孩子的“熊性”培养成“熊家长”。道理不难理解,如果孩子犯了事儿,家长就以“他还是个孩子”为挡箭牌,这只会纵容“熊孩子”更“熊”,一旦这样的挡箭牌成为一种习惯,于孩子成长不利,而这类家长就会成为“熊家长”。

  的确,“熊孩子”背后未尝不是站着一个“熊家长”。现实生活中,“熊孩子”和“熊家长”几乎总是搭档出现——“他还是个孩子啊,你让一让他啊!” “他还是个孩子啊,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他还是个孩子啊,你就不能体谅一下吗!”……说这些话的家长,无视孩子的“熊”,只要求别人如何如何,未尝不是被“熊孩子”惯坏了。

  不负责任、不懂得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家长,只会放任“熊孩子”惹事不断。父母应该不断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学习。唯有父母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才不会被“熊孩子”带“坏”。而父母正确的“三观”影响到乃至传授给孩子,孩子便能茁壮成长。

  有专家指出,“熊孩子”的第一责任主体是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去规范孩子的行为。上述调查也显示,60.9%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应该随时随地指正孩子的错误言行,60.3%的受访者建议,家长要客观冷静地讲道理教导孩子。一言以蔽之,只要家长明事理,懂得教育孩子,就不会惯坏孩子,而“熊孩子”也就不会惯坏“熊家长”。(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杨玉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