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这场全民抗疫,成为新时代学校思政理论课特殊而生动的教材。西安市教育局多措并举,向师生上了一堂特殊而又生动的“思政大课”。 2月24日,10节“思政课战‘疫’微课堂”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正式播出。致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云升旗”“云开学”、校长第一讲、“云”主题班会、德育“云”课堂、思政课程等也纷纷登场,在“云端”谱写了一曲特殊的思政教育“协奏曲”。(据3月4日《教师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注定让很多人刻骨铭心;对于亿万学生而言,这个寒假也注定过得非同寻常。“教育即世界”,眼前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科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尽管广大教师没有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但他们也需要把课堂当“战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抗疫故事作教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疫”起相聚“云端”,共同解读思政课的密码,展现出特殊时期教书育人的情怀和担当。 防疫期间,孩子的眼前所见、耳中所闻,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也是直抵人心的教科书。毕竟在和平和发展年代,在学生的人生经历里,国家力量、民族精神、英雄品质都只是书本上的体验,而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却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拉回到现实。可以说,疫情防控的确是一堂特殊而又生动的“思政大课”。 正基于此,西安市教育局统筹推出的10节“思政课战‘疫’微课堂”,紧紧围绕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一重大主题,涉及“尊崇英雄,共担使命”“敬畏自然,和谐共生”“抗击新冠疫情,感受中国力量”“向最美逆行者致敬”“举国抗疫,人民至上”等家国情怀、崇尚科学、尊重生命、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奏响了思政教育“协奏曲”。 在这首思政教育“协奏曲”中,在这场面对疫情的战斗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会如何与社会和世界相处,感受到“英雄”和“大义”,更可进一步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速度,进一步刷新对政治认同、民族自信、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素质的认知。这些对于他们的成长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著名学者崔卫平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就是我们彼此身边亲近的公民……”这句话诠释了每个人与国家的正确关系。这种关系,必须让学生们认识到。毫无疑问,思政课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就必须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 疫情面前,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选择“逆行”,军队不断驰援疫情重点地区,党员干部沉入一线……他们生动诠释了“国有战、召必回”的誓言与承诺,用行动生动诠释了家国情怀。而钟南山、李兰娟等学者,满腔热忱为国为民,用战士的勇敢无畏、学者的铮铮风骨和精诚为民的仁心,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为中国精神书写了全新的时代内涵。 道德的感召是无形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国家意志、民族力量是抽象和形象的辩证统一。“疫”起相聚云端,解读思政密码,在这个加长版假期,在众志成城的战“疫”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与国的关系,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努力增长见识,增强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精神补“钙”,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不可多得的营养,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这一课注定能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拐杖”。(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樊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