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为医护子女提供公益家教也是战“疫”

2020-3-9 13:25| 发布者: news| 查看: 963|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全国一盘棋”的统筹部署下,众多医务工作者毅然奔赴前线,成为“最美逆行者”。但在他们守护社会时,谁来守护他们身后的家人?江苏省开展了“最美逆行者子女守护计划”,由28所高校的3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全国一盘棋”的统筹部署下,众多医务工作者毅然奔赴前线,成为“最美逆行者”。但在他们守护社会时,谁来守护他们身后的家人?江苏省开展了“最美逆行者子女守护计划”,由28所高校的3736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最强家教团”,为1280名医务人员子女提供公益家教。(3月6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最美逆行者”,外省市驰援湖北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不计酬劳,无论生死”,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了我们。“到武汉去”“到湖北去”,不惧疫情,不惧未知,只为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与病魔的较量中,挽救更多的生命;只为在这场不能输的战“疫”中,为公众筑牢坚固的防线。

  在这些医护人员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医者仁心和将心比心,也看到了作为共同体一员守望相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疫情不除,何以回家”,医护人员的誓言让人敬佩。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战“疫”,将我们对医护人员的致敬赞美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社会,整体与个人,往往都是密不可分的。一件件写满了各种各样符号的防护服,承载着医护人员的家国情怀。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许多医护人员并非缺乏对子女的爱与关心;只不过,加班加点、高强度工作成为常态,让他们长时间、经常性地缺席。更何况,外地驰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可能一连数月都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失陪”。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流动的渠道,承载着公众对“读书有用论”的价值认同。为了避免“出身越差,上的学校越差,将来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现象上演,许多家长不断激励和鞭笞孩子们,希望他们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对于不少“最美逆行者”而言,他们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是因为他们的“失陪”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为“最美逆行者”的子女进行线上公益家教,显然有助于发挥大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同时,作为一种实践育人方式,线上公益家教何尝不是“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一种方式?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大学生们不仅提升了技能和才干,也为战“疫”贡献了一份光与热。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护人员迎难而上、不遗余力。很多“最美逆行者”匆匆收拾行囊,来不及跟家人告别,来不及唤醒沉睡中的孩子。许多医护人员的子女,已经数十天没有见到过爸爸妈妈,更遑论陪伴他们、辅导他们学习。从这个角度说,疫情让医护人员尤其是“最美逆行者”的子女因为偶然的因素在学习上处于弱势地位,需要进行“弱势补偿”。

  以血缘和伦理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观念,让“最美逆行者”和千千万万普通父母一样,对子女充满了爱与关心。即使远隔千里,“最美逆行者”也操心着子女的学习。线上公益家教不仅切实地裨益了医护人员子女,也让处于战“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撑与依靠;他们的背后,还有无数的“我们”。(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杨朝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