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小学是一所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的乡村小学,只有51个学生,但它有一处特征让不少人惊讶不已:没有一名学生戴眼镜,14位教师中戴眼镜的有9人。“(近视率低)和我们这个(教育)模式有没有关系,没有科学的研究,我们也搞不清楚。”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说,学校并未刻意去预防近视,都是“常规的预防”。他认为:“这个主要跟孩子玩耍的时间长短有关。”(1月1日《中国青年报》)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为36%。这个状况令人忧虑不已。视力不良,不仅导致个体劳动能力减弱和生命质量下降,还会严重影响经济生产和社会活动,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大问题。 在绝大多数校园内“小眼镜”遍地走的现实图景中,范家小学51名学生中,只有5名学生视力低于国家标准线,而这5名学生中,两名存在先天性视力缺陷,另外两名是从其他地方转来的,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范家小学近视率低的原因,揭示了一种“朴素的正义”——该校校长所言“学校并未刻意去预防近视,都是‘常规预防’,主要跟孩子玩耍的时间长短有关”,这无疑就能看出这所 “无近视”乡村小学的标本意义层面的价值所在。 范家小学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数都属于留守儿童。在生源和城市有明显差距的前提下,学校努力推进“生本教育”,分数变得不那么被看重,玩耍成了必修课;学校不把学生与学生做比较,而是让每个孩子和“昨天的自己”比较;课程不只是语数外音体美,还可以到村子里、山林中上乡土课。除了每天上课的5个多小时和睡觉的11个小时,孩子们可以任意在室外玩耍。即使是上课,也有三分之一的课是在室外,包括体育课、自然观察、乡土课程;电子产品在这里被充分使用,但也会被严格管理起来…… 当有些同龄人还在熬夜写课后作业时,这里的孩子已经听完睡前故事熄灯睡觉了;当有的孩子从教室走进辅导班时,这里的孩子正从教室走向村庄和山林田野,享受免费的光照等……如此的“放养”式的教育,怎会让孩子们的眼睛近视呢?学生负担减轻,“放养”式教育在有效防控学生近视的同时,学生的学业成绩依然一枝独秀, 真正起到“减负、提质、无近视”的三赢效应。正因如此,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何帆造访后,将这所学校誉为“中国教育理念最先进的学校”,认为它让教育回归了育人的本质。 “人来自于自然,他就要到自然当中去生活。我们这是学校,不是监狱,也不是军营。”校长张平原的话虽然散发着乡土气息,但却点出了教育的精髓,点出了在学校层面防控近视的关键所在,希望能给更多学校管理者以深思。 青少年眼睛近视是有多方因素叠加导致的,但教育部门、学校是最重要的一环。在普遍的教育焦虑之下,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应该坚守教育的初心,严格按照教育的本质规律行事,不能将眼睛只盯在分数上面,而是要注意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进行“实打实”的减负,不能存在“叶公好龙”的心态,不能浅尝辄止、虎头蛇尾。只有真正让负担减下来,让学生充分接受外部世界的阳光和雨露,中小学近视防控工作,才能有大的突破。 “眼为五官之首,是心灵之窗”,希望更多学校能认识到“无近视学校”的标本价值,用更大勇气和胆识,担当起防控青少年近视的重任,让更多孩子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未成年人未网呼啦圈评论 樊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