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教育时评:警惕“冒进式”课改耽误学生

2019-9-23 17:04| 发布者: news| 查看: 1079|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湖北赤壁一小学课改实验“三年级开始上数学课,4年时间学完6年制小学数学内容”一事引发热议。9月22日,该校课改方案被当地教育局叫停。据赤壁市教育局通报,“课改”学校是在未取得上级主管部门课题立项情况下

  湖北赤壁一小学课改实验“三年级开始上数学课,4年时间学完6年制小学数学内容”一事引发热议。9月22日,该校课改方案被当地教育局叫停。据赤壁市教育局通报,“课改”学校是在未取得上级主管部门课题立项情况下,自行开展“课改”。校长吴震球则回应称,目前在读的一年级已开设数学课。(9月23日《新京报》)

  赤壁这所民办小学是从2015年秋季开始“一二年级不开数学课”课改的。在该校领导看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形成和发展时期,不适合学抽象的数学,“具有初步理解能力再学,效果更好”。去年11月,该课改项目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曾引发热议:是否会造成学生学科发展不均衡?是否涉嫌拔苗助长?学校却对外发布“观察结论”称,实验班学生语数成绩大幅超过普通班学生,其他方面表现整体优于后者。而今这项“冒进式”课改终被叫停。这是应该的。

  学好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掌握读、写、算等基本能力,是小学低年级就应坚持进行的教学任务。在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数学一直是小学一年级的必修科目。更何况,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贯彻落实相关要求、规范办学行为的具体体现。

  即便抛开相关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也不能不开数学课。课程改革是要让学生减负增效、提升学习能力,而非完全不接触某一基础课程。不接触数学课的结果可能是,前期对数学“零接触”会导致后来对数学难以产生兴趣,甚至可能因其他课程逐渐增多、难度加大而对数学厌学;一二年级不开数学课,学生需要用4年学完6年制小学的数学内容,数学老师会因此大赶进度,学生的学习压力恐怕会成倍增加,对数学厌学的情绪可能更浓,的确可能造成学生学科发展不均衡。

  小学一二年级不开数学课,可能会耽误部分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孩子们对课程的兴趣有差异,有些孩子在幼儿教育阶段已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其家长也可能想将孩子往数学特长方面培养,然而到了小学一二年级,这类孩子却不能感受与追求数学之美,恐怕就会耽误这类学生。有网友认为:“据说法国数学天才柯西15岁才学数学,最后仍成大数学家,很多数学定理和公式都以其名字来称呼,哪里存在‘接触数学太迟’的说法?”然而,又有多少这样的“数学天才”呢?

  实际上,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形成和发展时期,不适合学抽象的数学”,只是片面之说。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逻辑性总体较强,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只是学习打基础的内容,比如认识数字和立体图形,此时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体验、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非学得如何高深和精通,也不会有多少死记硬背。与其取消数学不如降低学习难度,对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何勇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