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教育时评:放弃清华北大让教育回归本质

2019-8-19 11:13| 发布者: news| 查看: 886|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一所中学的8名考生却集体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这8名考生都来自安徽亳州第一中学,今年高考成绩发榜时,他们的成绩全都超清华、北大的录取分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一所中学的8名考生却集体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这8名考生都来自安徽亳州第一中学,今年高考成绩发榜时,他们的成绩全都超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可他们各有自己的想法,深思熟虑后,因为专业纷纷放弃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亳州市第一中学校领导和这些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后,尊重了学生的志愿。(8月18日《楚天都市报》)

  在应试教育“登峰造极”的年代,竟然出现了放弃北大清华的考生,而且有8名,竟然出现了尊重考生选择的学校,竟然出现了包容孩子选择的家长。中国教育选择多样性在考生报考大学上得到最真切的体现,也让我们看到今天正在成长的新一代,他们的境界、志向、追求不再局限于考好大学,而是在考好大学的同时,考自己喜欢读的专业,更有了自己明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对于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冷静的思考和坚定的追求。这着实让人感慨万端。

  考生更愿意报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值得称道的。今天的孩子自主性特别强,当“专业比学校重要”“实力比知名更重要”时,他们不再随大流地人云亦云,而是在考大学的选择上、专业的选择上,更多顺应内心的企盼,当他们不再局限于考好大学而转向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时,孩子们的成长已经超越了家长、学校固有的教育思维与选择模式,也在超越传统的求学格局,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选大学与选专业之间,不再为大学名声所累,而是为自己日后的专业发展与就业作出了一个非常长远的规划,这样的“深思熟虑”越出人们的想象,也让我们看到了成长的新一代所具有的独立性和与众不同。

  考取北大清华不再是高中教学质量的绝对“镜子”,这也是让人欣喜的。在高考竞赛中,许多学校、家长常常把考上北大清华人数多少,作为衡量高中学校教学水平的一把尺子。学生考取北大清华多的学校,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别提多荣耀了;考取少的学校,人前人后自然大气也不敢出。而亳州市第一中学校领导“转换思考”,“在尊重学生意愿面前,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这凸显出学校不再盲目崇拜名校,更关注学生本身,把志愿选择权归还给考生,恰恰证明了学校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等,还教会了他们清晰规划未来的能力。这体现出“教书育人”的真谛。

  对家庭来说,尊重孩子的选择也应是家庭教育的本质。电视剧《小欢喜》在暑期热播,剧中三个家庭把孩子能够上北大清华作为最高追求目标,可见,北大清华在家长眼里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在这种社会语境之下,能够考上北大清华是许多考生梦寐以求的目标,是许多家长求之不得的诉求。而当安徽亳州第一中学8名学生反其道而行之,集体放弃清华北大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考生的自主、学校的支持,其背后自然离不开家长面对孩子的悲喜交集。8名学生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放弃,尊重与包容成为家长们必须跨越的心理之“坎。”在这一点上,8名学生的家长必然会受到社会尊重。

  “打破别人眼中的光环,做好当下的自己,收获未来更美好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喜欢的自己”,这是网民的心声,也是对8名学生的点赞。(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井水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