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意见要求,校外线上培训内容不得包含淫秽、暴力、恐怖、赌博以及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校外线上培训不得聘任中小学在职教师。(7月15日中国新闻网) 今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上表示,对于校外培训“线下减负,线上增负”现象,将比照线下治理的政策措施,对线上的校外培训进行规范,开展线上线下综合治理,一定要把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问题治理好。此番,六部门发布《实施意见》,意味着校外线上培训不能再成为“法外之地”,对于校外在线培训的治理,也被摆上了议事日程。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01亿,较2017年底增加4605万,年增长率为29.7%;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94亿,较2017年底增长7526万,增长率为63.3%。不可否认,校外线上培训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服务。但是,也对当前的教育生态造成了很大影响。 有数据显示,当下99%的线上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资质;不少线上培训机构存在超纲教学现象;培训平台存在低俗有害信息,以及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内容;有的培训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在职教师兼职在线培训。这些问题影响了线上培训质量、增加了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 不难看到,为促进线上培训规范化发展,《实施意见》从培训内容到培训时长,从师资合格到信息安全,再到经营管理,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范。在落实层面,最大的亮点是,建立APP黑白名单、健全全国监管机制。黑白名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对外公布,及时更新。教育督导部门加强对地方政府规范校外线上培训发展工作的督导评估,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教育部门针对有偿家教的禁令不断,尚挡不住一些在职教师到培训机构赚外快,如今在线教育的利益诱惑更大,他们还会安心每月几千元的本职工作吗?教育不能被逐利的资本绑架,在职教师兼职也不能成为“法外之地”。在这方面,欧美国家的有关法律,严厉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他们认为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就是第二职业,说明该教师对学校的教学不专心,一旦发现就会开除,并纳入档案记载。 所以,对于在线培训机构“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希望采取切实措施,包括从立法层面,进一步明晰教师的权利、待遇和责任,从根本上解决在职教师兼职问题。(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付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