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别让“教育炫富”捆绑孩子假期

2019-6-24 11:06| 发布者: news| 查看: 806|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哥哥夏令营、妹妹小提琴、妹妹舞蹈、哥哥足球、妹妹声乐、哥哥钢琴、哥哥乐理课……”6月19日深夜近11点,记者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位二孩妈妈晒出的一张今年暑假安排课程表,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位二孩妈妈有一儿一

  “哥哥夏令营、妹妹小提琴、妹妹舞蹈、哥哥足球、妹妹声乐、哥哥钢琴、哥哥乐理课……”6月19日深夜近11点,记者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位二孩妈妈晒出的一张今年暑假安排课程表,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位二孩妈妈有一儿一女,儿子现读小学一年级,女儿则尚在幼儿园中班,这么大的娃,一个暑假除了8天旅游,其余时间则被满满当当的培训课占满,令人不得不感叹一句,“孩子们好累啊!”(6月23日《哈尔滨日报》)

  这条新闻有两个看点:一是,从这位二孩妈妈给孩子们安排的课程看,没有文化课,全是兴趣课,是一种教育“觉醒”,但暑假是孩子的假期,这样的“捆绑”,孩子们会答应吗?二是,这么多课程,费用要多少?“今年暑假比去年的要低一些……两人合计是22000元。”表面上看,似乎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但细细品味,如网友所言:妥妥的炫富!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天天被“圈起来”学这学那,即使对某一事物再有兴趣,孩子也更喜欢拥有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何况,他们还是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的孩子?事实上,像这位二孩妈妈所报的这些兴趣班,想来很多并不是孩子自己的兴趣使然,而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一厢情愿地“为孩子好”, 希望有此“小灶”的喂养,今后他们能进入重点中学和大学,梦想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成为“运动员”“舞蹈家”“钢琴家”。

  2017年这个时候,杭州一所小学五年级的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写自己的“流水账”。有学生写道:“每天不是上学就是兴趣班,一周下来将近10个兴趣班,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受到了限制;上了那么多班,成绩只有中上等,在班级里不怎么和同学沟通;现在学校里的作业太多,每天都要做得很晚,爸爸妈妈总说我笨,好像把我看得一无是处,一想到这,就泪如雨下……”孩子的内心世界,当父母的能读懂吗?孩子背负如此重荷,父母的“好心”能得到“好报”吗?

  或许,不少家长并不期待孩子在兴趣班能学到什么,之所以一个劲地给孩子报培训班,大抵是在“为孩子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都报了,自己不报,感觉对不起孩子的将来”等社会大环境的洪流中被裹挟着前行。特别是在全社会倡导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还有那么多家长孜孜不倦、前赴后继地给孩子假期排满了课程,“不服输”心态也是症结所在——在与别人家孩子的对比中,一些家长充满“忧患意识”,暑假正是“弯道超越”的黄金期。

  孩子不是机器,更不是家长的提线木偶。暑假,本是属于孩子的快乐时光。要让孩子快乐,就该给他们快乐空间,好好玩耍、充分休息,别让家长的“教育炫富”捆绑孩子的假期。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付彪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