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26国际禁毒日来临,记者深入福建省漳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了解戒毒人员是如何染上毒品,倾听他们的戒毒故事,讲述戒毒人员的涅槃重生。漳州戒毒所二大队黄教导员介绍,年轻人爱逛夜店、酒吧、KTV等场所,有时候会在朋友鼓动下抱着玩玩的心理去吸食毒品,也有好面子的心理,很多人在朋友邀请尝试时怕丢面子不敢或不愿拒绝,而尝试毒品。自制力弱的青少年应该少去这类场所。(6月24日《海峡导报》) 国家禁毒办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现有吸毒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首次出现下降,国内毒品形势呈现整体向好、持续改观的积极变化。同时,报告也显示,目前冰毒成为滥用“头号毒品”,“互联网+物流”成贩毒活动主要方式。此外,为吸引消费者、迷惑公众,一些毒贩不断翻新毒品花样,“神仙水”“娜塔沙”“0号胶囊”等新型毒品不断出现,以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 毒品危害之巨不言而喻,轻者损害心、肝、肾等,过量使用则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不能不说,由于对毒品的危害认知有限,很多青少年涉毒之初都抱以侥幸心理,觉得尝试一下不会上瘾,尤其是新型毒品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很容易让那些没有辨别和自制力的青少年,或为好奇心驱使,或为寻找刺激,而分分钟“入坑”,害了他们一生。 向毒品说不、拒绝吸毒是现代文明的基本共识。让青少年远离毒品之害,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是根本之策。对社会来说,要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对学校来说,要坚持禁毒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让青少年学生系统、深刻地知晓毒品的严重危害,提高辨别和自制能力。尤其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拒绝进入网吧、酒吧、KTV等场所,远离吸毒人群,自觉抵御毒品的诱惑。对家长来说,一方面要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慎交朋友,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当发现孩子性格和行为有所异常时,必须格外引起警惕;另一方面要坚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首先不沾染毒品。 让青少年远离毒品之害,还须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对于网吧、酒吧、KTV等娱乐场所,执法部门要重点盯防、不留死角,让吸食与交易毒品失去空间;对于容留他人吸毒的娱乐场所等,必须加大惩处力度;对于“互联网+物流”成为贩毒活动主要方式,要升级监管手段,强化打击力度;对于伪装成食品、药品的新型毒品,还需相关部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如把所有可能让人上瘾的药物纳入处方药管制范畴,不让其有机会混入食药品而荼毒社会。(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付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