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清源路派出所目前在辖区内的繁华地区,每隔25米布建一个“儿童安全屋”,屋内配有警用盾牌和叉子,并有专人看护并使用。下一步,警方将把“儿童安全屋”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扩大范围和数量,充分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对儿童安全进行保障。(5月28日《新京报》) “儿童安全屋”并非独立的建筑和机构,而是利用学校周边的社区值守岗亭、银行、医院、药房等现有的场所,筛选而成。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资源,发动社会参与儿童安全保护,也为学生构建出学校、家庭、社会、警方四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安全壁垒。 儿童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但是长期以来,儿童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比如,广西灵山4名小学生在上学路上被砍杀,江苏扬州7岁女童被杀害,浙江杭州一个五年级男孩放学路上遇害……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儿童安全保护缺乏全方位无死角的机制。比如,学生在学校有老师保护,在家里有家长负责监护,但是一旦走出校门,脱离家庭,儿童的安全保护就处于空窗期,尤其是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在没有父母接送的情形下,儿童的安全遭遇着很多隐患,这也是导致很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些人就是抓住了这个空白期,对儿童实施侵害。而一旦遭遇这些危险,孩子们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哪些地方安全,该往哪里跑,该向谁求助等。一些学生受到伤害,没能第一时间得到保护和救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着危害发生。 因此,有必要完善措施,建立完善的保护网络,填补上下学期间的保护盲区。“儿童安全屋”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北京大兴清源路派出所在学校门口、繁华街区等重点部位,25米布建一个“儿童安全屋”;在一般地区,50米布建一个“儿童安全屋”,而且大多数安全屋都是24小时开放,安全屋不仅设置了一键报警装置,还配备了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这样的密集布局、完备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儿童提供就近保护,当孩子遭遇危险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在这里得到保护和救助,这无疑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积极举措,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 只是,有了安全屋,还应该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积极举办逃生自救演练,牢记安全屋的标识和分布位置,同时要加强对安全屋工作人员或相关单位保安的教育培训,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危急时刻发挥作用,营造温馨、健康和安全环境,让安全屋成为儿童的家外之家、校外之校。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儿童安全事关重大。在保护儿童安全方面,任何措施都是值得尝试,任何投入都值得肯定。“儿童安全屋”的背后展现出相关方面的工作智慧,各地应该积极推广复制,使其成为社会标配。(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刘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