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配备儿童督导员是一种保护创新

2019-5-28 11:13| 发布者: news| 查看: 1035|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在27日举行的民政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儿童福利司副司长倪春霞介绍,目前全国已经初步配备了4.5万名乡镇和街道一级的儿童督导员,在村(居)这一级配备了62万名儿童主任,都已经实现了实名制管理,全部录入了

  在27日举行的民政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儿童福利司副司长倪春霞介绍,目前全国已经初步配备了4.5万名乡镇和街道一级的儿童督导员,在村(居)这一级配备了62万名儿童主任,都已经实现了实名制管理,全部录入了全国的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的信息系统当中。(5月27日中国新闻网)

  不仅在乡镇和街道配备儿童督导员,还在村(居)配备儿童主任,这种举措不仅健全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护机制,打通了儿童保护的最后一公里,而且是对农村儿童的兜底保护。

  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护,一直是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的工作。为了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很多规定,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长期以来,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数量庞大,情况各异,任务艰巨,问题复杂,给保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导致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没能进入保护范畴,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和救助,甚至因此出现了一些极端案例。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相应的兜底机制,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重点在基层,关键在机制。虽然各地成立了很多相关工作机制,但是,这些机制并没有深入到基层,没有建立在留守儿童身边。也就是说,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护救助存在着“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无疑是一个机制漏洞,需要重视和修补。

  如今,民政部在乡镇街道配备儿童督导员,在村(居)配备儿童主任,无疑可以解决基层保护机制缺失的不足。有了这两级机制,就形成了完善的工作体系,这对工作开展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情况,这一点,显然是以往所不能实现的。农村环境复杂,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而且,留守儿童家庭大多情况复杂,可谓点多、线长、面广,别说保护无法面面俱到,就连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信息也存在很大不便,这也是长期以来,留守儿童保护存在的一大短板。而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设置在乡村基层,有着明显优势,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留守儿童情况,为精准式和兜底式保护提供基础保障;一旦出现异常,可以积极介入调查,上下联动,采取措施进行处置,这无疑是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贴身保护”。

  另一方面,针对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有着详细职责分工和严格的工作规定,这就为工作开展提供着制度保障,可以有效避免在留守儿童保护中人浮于事、敷衍应付等不作为、慢作为和形式主义问题。

  只是,在保护中,还应该积极发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监护人作用,对父母或者一方健在的留守儿童,应该鼓励他们承担监护责任,在上学、生活和健康安全方面尽到责任,保护留守儿童的相关权利。对于父母去世的留守儿童,应该制定监护人,并且明确相关的权力和责任,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的工作负担,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留守儿童的亲情需要。

  配备农村留守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是一种监管创新,是对留守儿童的兜底保护,这种举措的背后,凝聚着相关方面的智慧,是对留守儿童的深情关怀。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刘剑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