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公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0.4%,低于2017年的84.8%。(4月18日《法制日报》) 作为全民阅读“领头羊”的未成年人图书阅读,2018年虽然平均读书数量增加,但阅读率与上年比,却逆势大降4个多百分点,令人有些意想不到。在“全民阅读”连续六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之下,在多方努力促进全民阅读率整体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处于阅读“黄金季节”的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却成为国民阅读率提升的新“短板”,这无疑值得警惕。 众所周知,少年儿童阅读优秀读物,不但有利于扩展知识面,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而且,小时候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会让他们受益一生。正因这样,长期以来,未成年人、学校等就是我们采取措施提升图书阅读率的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但不得不说的是,由于未成年人的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在电子阅读、手机已经普遍进入家庭的情况下,不少孩子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网络游戏等娱乐项目上,这无疑是未成年人阅读率降低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 同时,还不得不说的是,虽然我们的学业减负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目前,应试教育仍让青少年只顾课本,而忽略了平时的阅读和积累,这也是造成未成年人阅读率下降的不可忽视因素。众所周知,目前我们所说的学生应试压力最大的阶段,就是初高中阶段,也就是大致在14至17周岁这一阶段,而此次调查显示,正是这一阶段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86.4%,低于2017年的90.4%,降幅最大也最明显。 调查还显示,2018年0至8周岁儿童亲子图书阅读率为68.0%,低于2017年的75.8%。这一阶段正是需要家长陪伴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主要阶段。0至8周岁儿童亲子图书阅读率降低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家长在培养未成年人阅读习惯方面,引导不够有力,成效有所下降,需要家长深思。 此外,图书阅读场所建设、氛围营造,也是影响孩子阅读率升降的主要因素。2018年国民阅读率全国第一的深圳市,积极推进“图书馆之城”“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等建设,创新打造以“深圳读书月”为突出代表的品牌矩阵,营造出良好的阅读风尚,培育了“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让城市的每一扇窗户都透着阅读的灯光”等具有示范效应的阅读文化观念,其儿童图书阅读率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就证明图书阅读场所建设、氛围营造,对未成年人阅读率的提升有多么重要。 可以说,2018年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下降,是一果多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关方面要敏锐和深刻地看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危害性和紧迫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一方面,在社会总体推进国民阅读设施建设的同时,要适当进一步向有利于未成年人阅读的方面倾斜;另一方面,有效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看待网络娱乐项目,引导他们更多地进行图书阅读;此外,进一步弱化应试教育,更大力减负,让青少年有时间有条件阅读。当然,年轻父母们要进一步强化亲子阅读,从小引导儿童树立良好的阅读意识,这也不可或缺。(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余明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