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教育时评 查看内容

成长时评:研学游纳入素质评价要有公益性

2019-4-17 11:02| 发布者: news| 查看: 873|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近期,中小学迎来游学热潮,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到境内外研学旅行。记者探访了解到,北京市一些中学已将学生研学旅行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北京市教委3月19日发布的2019年中招政策,综合素质评价将首次纳入

  近期,中小学迎来游学热潮,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到境内外研学旅行。记者探访了解到,北京市一些中学已将学生研学旅行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北京市教委3月19日发布的2019年中招政策,综合素质评价将首次纳入中考成绩。(4月15日《新京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游,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成绩的背景下,中学将学生研学游表现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这当然能够倒逼家长、学生重视研学游,积极参与到研学游中来,难以缺席。

  而且,教育部等11部门在2016年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就指出,“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这个角度说,研学游表现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并无不可。

  但是,学校组织的研学游,不同于学生家庭自行安排的旅行,公共性、公益性是研学游的本质属性。这决定了学校组织研学游不能搞商业化,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这就要求学校不但不能把组织学生研学游当成一门生意来做,从中赚钱创收。相反,学校应当把研学游作为学校的一项公共活动,在性质上与学校举办运动会一样,安排一定的经费投入,不能完全由学生均摊研学游所需费用,研学游带队老师所需花费,理所应当由学校全部承担。

  再者,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甚至悬殊比较大。如果学校动辄给学生安排出省、出国线路的研学游,研学游费用过高,少则几千块钱,多则上万元、数万元,这轻则将大大加重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重则直接将寒门子弟拦在了研学游之外,无法参与研学游之中。从这个角度说,学校安排的研学游规划和路线要科学、合理,要尽可能顾及到寒门子弟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而且,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学校要减免他们参与研学游的费用。

  事实上,研学游的重点是学而非游,这要求研学游路线不能等同于商业旅游路线,变成只游不学、游而不学。换言之,即便学校需要通过旅行社等商业机构来组织安排研学游,但在研学游路线选择上,学校要掌握话语权,还要征求家长、学生意见,不能是学校单方面说了算,更不能完全听命于旅行。同时,在收费上不能商业化,直接等同于旅行社的旅行活动。

  总之,研学游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是大势所趋。但在研学游的组织安排和运营上,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才不会走调变味,对学生及家长而言,也才不会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负担。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张立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