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全国要闻 查看内容

校外培训被严整三无“小作坊”末日来临 “假老师”将被淘汰出局

2018-8-27 08:23| 发布者: news| 查看: 884| 评论: 0|来自:未来网

摘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校外培训的发展首次细化、明确了多条管理要求,如证照不齐将被终止培训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校外培训的发展首次细化、明确了多条管理要求,如证照不齐将被终止培训、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不得超前教学、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等等。

  业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份文件将引发校外培训行业“地震”,一些教师则认为将使得校外教育“解绑”学校教育。众说纷纭之时,教育专家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份《意见》,它解决了哪些现实中的突出问题,未来校外培训又将走向何方?

  严抓师资 “真老师”教好校内“假老师”淘汰出局

  “可以看出《意见》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这些问题都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并且突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洪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洪明告诉记者,现实中,中小学老师把教学重心放在校外培训机构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不少利用工作之便,介绍学生去培训机构上课的情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冉乃彦也表示:“甚至会存在一些老师威胁孩子和家长,说‘要想学习全部内容就必须去某某培训机构交钱继续上课’,家长们意见很大。”

  洪明表示,如此一来很容易形成一种利益链条,不利于学校的正常办学,也侵犯了学生和家长的权利,所以《意见》中“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 ”的规定,从长远大局和青少年发展的角度考虑来看,有利于整个规范校外培训教育行为和青少年发展。“如果严格按照规定严肃执行,对规范办学和青少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他强调道。

  而“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这一规定,洪明认为也可以有效遏制校外办学机构泛滥、不规范的问题。“如今许多校外培训机构严重偏离于教育教学的正常轨道,违背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甚至出现了‘非老师’的老师去教孩子,这其中有许多人根本就不懂教育,甚至是教育的‘失败者’、‘落后者’,他们仅仅是为了牟利,让他们去教孩子危害极大。”

  洪明强调,老师是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所以这项规定是一个非常具有针对性的要求,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策略和保障。

  广集资后跑路?收费不超过三个月保护家长学生权益

  除了“真假老师”的问题,近年来,培训机构一次性收取一、两年的费用、集资跑路、退款难等问题也十分严重,而《意见》中明确指出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洪明认为,这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绑架家长。“制止提前收费可以保障家长的消费权益,防止产生消费纠纷,规范市场行为。如此一来,家长和学生如果在中途发现问题,或者感觉到教育没什么效果,就可以及时止损。但是如果提前交了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费,退费麻烦,更怕培训机构跑路,家长的钱打了水漂。”

  冉乃彦也表示,这条规定看似是限制了校外培训机构,但实际上可以实现双赢。“如果前三个月教育效果良好,那么家长和孩子会愿意继续,可以倒逼培训机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也不影响培训机构获得收益。”

  三无小作坊末日来临 落实年检年报制度大机构也难“漏网”

  记者注意到,除了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外,《意见》中还明确指出,校外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后,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已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如不符合设置标准,应当按标准要求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

  此外,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符合安全条件的固定场所,同一培训时段内生均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确保不拥挤、易疏散;必须符合国家关于消防、环保、卫生、食品经营等管理规定要求。

  “从根本上来讲,规范的目的是要让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到国家教育法律、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这条轨道上,保障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行为具有教育性、科学性,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定。由此看来,这些规定正是符合了规范的根本目的。”洪明表示。

  一般来说,规定容易,但是如何执行,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冉乃彦表示,这些规定中有一部分很早就有,但是过去流于形式,执行难、监督难。“如今《意见》中指出要落实年检年报制度,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这点很重要,可以表明整治的决心和力度都相比以往有大幅度的加强。”冉乃彦表示。 

  “依证办学、依法登记是前置性条件,年检年报制度是管理的方式,明确了主体责任,加强了管理,此次出重拳,对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必将是强有力的震慑作用。”洪明表示。

  

  从根治、不出轨 规范校外培训任重而道远

  今年1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到,今年将出台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意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而不是教育秩序的“干扰者”。

  洪明也表示,《意见》的印发不是为了扼杀校外培训,而是为了规范其科学性和教育性,也是为了保障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让好的校外培训机构更好,同时也要让那些严重偏离教育教学正常轨道,违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校外培训机构无法生存。”

  那么,究竟该如何更彻底、更强力地解决这些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的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需要想清楚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教育中最珍贵的是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自主教学,当标准化同一性的考试成为教育的主流文化而影响到上述活动正常进行的时候就需要减小它的影响。标准化测验的主要价值在于诊断、辅助,一旦它妨碍学生好奇心以及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发展与发挥,必然引发教育的危机。”

  储朝晖分析,学校之间存在的差距是导致学生和家长想上一所更好学校的外部环境。怎样才能上一所更好的学校呢?在现有教育评价体系里,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孩子在考试中能考更高的分数,而实现考高分的途径除了就读学校的正常学习,就是参加校外培训。

  “在分数比拼激烈的情况下,正常的学校教学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效率上都难以满足学生与家长提高分数的需求,于是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倚重校外培训,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沉重的超纲教、超前学、应试抢跑等乱象就自然产生了。”

  储朝晖表示,现有学校资源的不均衡导致很多家长心态失衡,在不能进入更好的学校之前,只能通过报名参加课外辅导班来减小孩子考分差距。而一味追求高分而送孩子去培训机构本身不利于孩子自身发展。可见,学校之间的差距存在是培训火爆的外部条件,学生评价体系单一则是培训火爆的内部根本性原因。

  “简而言之,教育的评价权力过度集中,评价模式和标准过于单一,导致家长片面追求分数,争相送孩子去培训机构提高成绩才是问题的根本和主要原因,而解决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的问题还需从根本原因入手。”(记者 刘文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