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德能
德能银行 资讯 地方传真 查看内容

浙江:关爱留守儿童 温州市文成县有实招

2018-8-14 15:20| 发布者: news| 查看: 1103| 评论: 0|来自:未成年人网

摘要:   最新统计显示,温州市文成县现有6630名留守儿童(不计县城)。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监护上存在的问题,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文成县政府统筹领导,

  最新统计显示,温州市文成县现有6630名留守儿童(不计县城)。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监护上存在的问题,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文成县政府统筹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采取有效举措关爱留守儿童。

  德育导师走进留守儿童心灵世界

  2006年开始,文成县教育系统逐步建立起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实施德育导师制,每位德育导师结对4-8名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在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给予关怀照顾,经常与其父母或监护人保持联系,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做他们生活的照顾者、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者。实施优秀学生帮扶制,为每位留守儿童结对一名优秀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共同成长。同时,创新留守儿童课余活动载体和形式,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保证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有活动可参加,有场地可娱乐,有朋友可交往,有老师可请教,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代理家长温暖留守儿童孤独心灵

  2007年,由文成县妇联牵头,文明办、共青团、教育局、关工委等单位配合,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库,招募志愿者代理家长。同年招募代理家长355名,在玉壶镇小、二源镇校、珊溪镇小等校先后举行代理家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十余次。代理家长以帮助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扶留守儿童弥补其亲情缺失,提高其道德修养为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关爱活动。通过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予以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感受亲情般的关爱,初步解决他们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的问题。

  心理疏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相对严重的人格、行为偏差等心理问题,玉壶镇等中小学从2004年开始设立心理问题矫正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在小学、初中、高中3个不同阶段中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全县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实现全覆盖,县教育系统充分发挥全县1600多名心理健康教育C证以上教师作用,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及时回应留守儿童心理诉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学校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生活,消除孤独感。

  阵地建设搭建留守儿童成长乐园

  整合该县各乡镇、部门资源,利用乡镇文化站、文化礼堂、农家书屋、乡村学校少年宫、春泥计划实施点等,建设留守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并以乡村学校少年宫、村居春泥计划活动中心为主阵地,突出特色文化、侨乡文化、民族文化及传统文化,初步打造了农耕孝行带、侨韵乐园带、畲族风情带、国学经典带等四条精品路线,拓宽校外特色阵地建设。各活动场所配备专兼职人员,落实春泥计划、乡村学校少年宫专项经费等,每逢周末、节假日,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各类活动,努力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温暖的缺失,为他们打造健康快乐成长的幸福乐园。

  特色品牌丰富留守儿童假日生活

  用好地域资源丰富留守儿童假日生活。2010年开始,文成县教育局、县科协联合温州日报·党报热线开展“山里娃进城看世界”活动,组织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赴城里游乐场所、科技馆、博物馆等游玩参观,开阔他们视野,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从2009年开始,文成县侨联、县教育局等部门先后举办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亲情中华侨界留守儿童“快乐营”“亲情中华”夏令营,为近5000名华侨留守子女提供富有意义的暑期活动。玉壶镇打造侨界留守儿童“侨爱童心乐园”暖心工程,为3000多位侨界留守儿童建立了成长档案,并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将每一个侨界留守儿童纳入关爱视线,及时提供相关帮助。2018年,文成县文明办联合相关部门推出内容丰富多彩的“春泥讲坛”,成为该县关爱留守儿童、丰富留守儿童周末生活的一个新品牌。(温州市文成县文明办 蒋经洲)

李井社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侨界留守儿童夏令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